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相国和丞相的区别

相国和丞相的区别

相国和丞相的区别:  1、官职设置的时间不同,时期不同;  2、职位和职责不同  3、相国后来慢慢地变成只有“丞相”一职。可以说相国是丞相的弯嫌旅前身。  相国,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如秦国吕不韦。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汉朝相国最初由萧何担任,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一度担任相国。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者中位的权臣。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清对于内阁大学士也雅称相国。后来慢慢地变成只有“丞相”一职。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汉朝,辅佐君主的最高官吏。  宰相埋凳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改尚书仆射为丞相,当时的丞相就不是宰相之职;元朝的行省丞相则为地方官,亦非宰相。  自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