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蒋伏生(1899—1979)
生于1899年7月31日。湖南祁阳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
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往河南从事情报工作。
1926年1月派任第18师(师长胡谦)上尉副官。4月调任第53团第3营上尉连长。
1927年5月升任第3营少校营长。10月升任中校团附。
1928年1月调升新编第6师(兼师长方鼎英)第1团上校团长。8月调任第10师(师长方鼎英)第30旅(旅长李亚芬)第60团上校团长。
1930年1月调升国民政府警卫司令部(司令俞济时)第2旅(辖三团)少将旅长。12月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师(师长冯轶裴)第2旅(辖三团)少将旅长。
1931年3月警卫师扩编为警卫军(军长冯轶裴),雀和改任第2师(师长俞济时)第4旅(辖两团)少将旅长。9月15日获颁四等宝鼎章。10月2日调升第83师(辖两旅)中将师长。
1932年11月15日降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兼总司令蒋中正)团队干部训练班少将主任。
1934年12月30日调任陆军铁甲车队少将大队长。
1935年7月12日调升军事委员会第4组(高级参谋组)中将组长。
1936年5月18日叙任陆军少将。
1937年1月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5月6日晋任陆军中将。10月调任预备第5师(辖四团)中将师长。
1938年1月25日调任第36师(辖两厅滑旅)中将师长。4月13日升任第27师(军长桂永清)中将副军长兼第36师师长。8月19日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1944年9月调任湖南省祁东自卫区总指挥部中将总指挥。
1946年1月10日晋颁三等云麾勋章。3月调任军政部(部长陈诚)第27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11月9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7年6月调任国民政府主席特派战地视察第5组中将组长。11月当选国大代表。同月调任湖南军管区(兼司令王东原)中将副司令兼长沙警备司令。
1949年1月6日调兼衡阳警备司令。5月辞去兼职。8月5日调任湖南绥总司令部(兼总司令黄杰)中将副总司令。
1950年12月调任“国防部”中将参议。
1979年5月5日在台湾台北病逝。
二、方鼎英(1888~1976)
号伯雄,湖南新化县时雍团(今圳上镇)人,1902年赴日留学,考入振武学校,加入同盟会。1909年12月,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科。归国后,在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任炮兵教官。同年秋,武昌起义,约同士官同学30多人南下,参加汉阳作战。后在岳州镇守府司令部任参谋,兼教练科长。1917年,再次赴日留学,先后入陆军炮工学校、野战炮兵射击学校,毕业后在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从事研究。
他曾指挥部队参加过多次战斗,并以英勇善战而闻名。
1923年(民国12年),孙中山命湘军组织讨贼军讨伐湘督赵恒惕,方鼎英代理军长,在湘江西岸与敌军激战三十余日,终于挽回危局。旋又奉孙中山命,平陈炯明叛乱,解广州之危。
1925年(民国14年)起,先后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扮岁腊、教育长、代校长等职,危难时,掩护共产党人离校,保护了革命力量。
1926年,在北伐战争打响前夕,方鼎英主动请缨参与北伐,被蒋介石婉拒,蒋委之以黄埔军校代校长兼代教育长。
方鼎英根据各部队的作战需要,增设了特种兵班,并逐步发展到步、骑、炮、工、辎及军事专科等科。方鼎英在主政黄埔军校期间,为北伐前线输送了两批共5000多名训练有素的学生军。
1926年10月,方鼎英精心培养的黄埔第四期毕业生即将奔赴北伐前线时举行了一次野营演习,他亲自参加,3昼夜未休息。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同情共产党的方鼎英对此极为反感。同年9月,方鼎英离开黄埔军校。后来他参与了抗战救国事业。
1927年(民国16年)秋,历任暂编第十三军军长、四十六军军长、第一集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西征军第一路总指挥等军事要职后,深感内战频仍,民无宁日,乃离开军队幽居上海。抗日时期,力主抗日,曾出任第九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抗战胜利后,与李济深、章士钊联系,从事反内战活动,并在湖南从事和平自救迎接解放的工作,赞助程潜、陈明仁和平起义。
解放后,方历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参加室主任、司法厅厅长、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1976年,在长沙逝世,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