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2年3月的美国报纸《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刊登了经济评论家埃杜多·波特(Eduardo Porter)的文章,标题是:收入不平等挖民主的墙角(Inequality Undermines Democracy),主要是说收入差距的严重扩大,将产生政治的两级分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有钱人与没有钱人之间的政治体系产生分裂,民主的政治制度就将遭到破坏。这是危言耸听吗?显然不是。那么,究竟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号称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美国怎么会被收入差距来挖墙角呢?这是值得研究和分析的。 应该说,美国人从来没有太关心他们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十年来,美国的贫富之差一直比其他发达国家大得多,而且这种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但民意测验表明,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人们相比,大多数美国人却并不关心收入差距。根据去年11月美国盖洛普(Gallup Poll)民意测验,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要求政府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和减少财富的不平等是特别重要的事;而其他80%的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政策的制定者也很少关注国民的收入差距;总统选举和国会议员竞选也很少拿缩小收入差距来说事。收入不平等并不是选民予以最优先考虑的事。即使最近30多年来,贫富的收入差距已经急剧增大,但美国政府没有做任何努力来抑制这个趋向。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出的科学分析。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状况如何,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普遍性的赤贫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西方国家的贫困标改租准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对美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作一分析。 一、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状况 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从下表可见,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兆磨1965年的54%。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但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70年代后半期收入差距开始呈现扩大倾向。核猜兆对20%收入最高者和20%收入最低者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在1974年是7.5倍,1992年扩大到了10.2倍。1977 ~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都归入富裕阶层手中。在这15年间,美国全国60%的人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下降了,只有40%的人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最穷的20%的人的税后收入绝对下降了12%,而最富的1%的人的税后收入却增长了136%,其平均收入从约20万美元增至48万美元左右。 美国不同收入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单位:%) 1936 1944 1950 1956 1962 1965 1970 最低20% 4.1 4.9 4.8 4.8 4.6 5 5.5 次低20% 9.2 10.9 10.9 11.3 10.9 12 12 中等20% 14.1 16.2 16.1 16.3 16.3 18 17.4 中上20% 20.9 22.2 22.1 22.3 22.7 24 23.5 高的20% 51.7 45.8 46.1 45.3 45.5 41 41.6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基尼系数为0 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现状报告》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状况为:1950年为0.369,1960年为0.353,1970年保持不变,1980年为0.365,1990年为0.369。而《美国住户、家庭与个人收入》中描述的美国家庭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为:1970年为0. 394 ,1980年为0.403,1990年为0.428。无论那种计算结果,都表明70年代后半期以来美国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在迅速扩大。 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贾里德·伯恩斯坦指出:“最后造成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因此在美国一大批工人和家庭感到愈来愈穷。这些工人照章行事,设法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维持生活水平。然而他们却节节失败。”他指出:在1993年,收入高的5 %的家庭获得全部收入的19.1%,而在1989年为17.9%,1981年仅为15.4%。 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的资料,1993年,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8.2%,创二战以来的历史纪录。 财富分配不均的差距远大于上述收入分配的差距。财富是按一家人拥有的全部资产的现价衡量的,包括银行帐户、股票、证券、人寿保险储蓄和共同基金股票之类的金融财产,房屋和非公司企业,汽车和主要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等等。 在80 年代中期, 美国财富分配中出现了所谓“三三制”的现象:1983年,占人口1%的“上上层”占有国民财富的35.8%,占人口9%的“上层”占有国民财富的33.3%,占人口90%的人占有国民财富的31.2%。这个差距在90年代继续扩大。据美国最新的统计结果,1992年最富有的1%的家庭拥有美国全部财富的42%,而在1989年为39%。 这表明,美国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速度正在加快,从而促成了所谓“超级富豪”的出现。据纽约大学经济学家埃德·沃尔夫计算,在1983年到1989年财富增加较多的年份中,美国净财富从13.5万亿美元增加到20.2万亿美元,增加的总额(6.7万亿美元)中的3.9万亿美元(占58.2%)被只占美国人口0.5%的最富的人占有。现在,占美国人口总数的0.5%的50万个家庭,拥有全部资产的39.5%。这使得美国在贫富悬殊方面处于发达国家的首位。 收入分配不均的扩大带来了贫困化的发展。据1992年公布的材料,1991年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美国国民达3570万人,较1990年增加了210 万人,占总人口的14.2%。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每年一度的统计结果,1993年有393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是1961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当时有39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总人口的21.9%)。(历年处于贫困线下的美国国民情况统计见下 由上表可知,70年代末以来,美国的贫困人数在略有波动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从美国贫困人员的结构来看,穷人主要是生活在大城市日益衰败的老城区中的黑人、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白人农民、年幼的儿童和退休的老人、以及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多子女大家庭中的成员。 在1991年的3570万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穷人中,按人数算,白人比黑人多一倍,白人为2370万,黑人为1020万,其余为拉美和亚裔移民;但按人口比例算,黑人贫困率最高,相当于白人的3倍 1991年美国有1360多万少年儿童(其中600万是6岁以下的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下,占贫困人口的39.1%,1994年上升到40%(而在全国总人口中,儿童占27%)。1991年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378万生活在贫困中,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的12.4%。 大都市是美国贫困人口聚集的地方。1992年城市人口为1.97亿,其中2737万生活在贫困线下。1989年纽约市有近20%的人生活在贫困中,底特律有32.4%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芝加哥、休斯敦、亚特兰大、巴尔的摩、费城和新奥尔良等另外13个大城市也都有20%以上的人属贫困者。1994年的统计表明,大都市的贫困率为14.6%。 人口统计数据还表明,贫困与家庭规模和结构有一定关系。美国有约一半的穷人生活在家庭成员超过5人的大家庭中, 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中,贫困率则高达34.3%,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穷人数目达1860万。 二、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的本性就是榨取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使自身不断增殖。反映在分配领域上,劳动者总是处于受剥削的地位,而资本家则力图限制广大劳动者的生活消费,从而扩大自己的财富。虽然在一定时期里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资产阶级会在分配领域做出有限的让步,但不可能根本改变分配领域不平等的关系。 除了制度原因外,70年代末以来美国收入差距扩大,还取决于下列经济和社会因素。 (一)在经济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换、资本积累的加剧以及美国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是影响收入分配状况的重要因素。 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工人、复杂劳动者,因此,缺乏专业技术、所受教育少的一般工人就业机会大大减少,收入不断降低。 战后兴起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使劳动工具和生产工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进步自70年代以来尤其明显。1971年微处理机问世,至今已发展到3万多种。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 机器手、电视机、录像机以及各种通讯设备等。首先,打破了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同时也把大量工人和一部分管理人员变为剩余劳动力,使成本发生了变化。据统计,美国工作场所的平均雇员数,1990年比1980年减少了8%。 雇员人数减少最多的工业部门恰恰是信息技术费用开支最高的部门。信息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 在扩大再生产进展缓慢,难以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失业人数会不断增加。在美国经济缓慢回升的1993年,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失业人数仍超过850万,原因之一就是, 劳动生产率因信息技术的采用而提高了3%,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了2.2%,不足以吸收因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剩余劳动力。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生产要素及生产过程日益趋向于智能化,因而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化、自动化工厂车间里工作的劳动者,要经过特别的训练,要掌握自动化机器体系工艺流程原理,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现代科学管理技术等等。因此,有较高知识技能的熟练工人成为各家公司的争夺对象,抬高了这部分劳动者的工资,相比之下,技术不熟练的、年轻的和受教育少的工人的工资就降低了。在美国,自70年代起直到80年代末,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的周薪差距从大约40%扩大到了大约70%,而完成中学学业所需的学费增加了30%以上。中学辍学者和其他几乎没有专业技术的雇员的实际收入不但与受过更多教育和培训的雇员相比有所下降,而且从绝对意义上讲也下降了不少。 如果美国有一套应变能力较强的合理的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的机制,那么,上述导致收入差距的原因将会大大减弱。遗憾的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和各种社会政策没能起到帮助劳动力掌握竞争所必须的技能的作用。美国的中等学校通常只泛泛地讲授一点在劳动力市场中谋职的方法,大多数专门技能的训练都在企业中进行。而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的面往往较窄,不适应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加剧,80年代,许多企业进行了组织调整,工人的技能经常因企业的合并或吞并而变得过时,导致这段时期里约有200万工人被解雇。 其中,受害最深的是年轻人。1981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为8.8%,而16 ~19岁青年的失业率达21.5%。 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种族和年龄的原因,美国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面前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这也导致一部分人难以适应技术发展对就业要求的变化。据1993年的统计,在美国,越富的家庭拥有和使用计算机的比例越大。白人家庭的电脑拥有率是黑人或西班牙裔美国人家庭的3倍,而白人的贫困率恰恰约为黑人贫困率的1/3。目前2/3的美国人还没有电脑,但在年收入在7万美元以上的富人中,74%的人拥有一个以上的电脑终端。另外,在美国条件较好的私立中学里,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络查阅西方各国图书馆的资料,也可以和世界各地的绝大部分专家、教授通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洛杉矶的一所穷人中学里,2000名学生只有30台计算机,而且其中大部分都已使用了12年到13年。“不懂电脑将会成为新的文盲。” 第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提供较高工资水平的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呈减少的趋势,呈增长势头的第三产业的平均收入偏低。 制造业生产是大规模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同一行业中劳动条件差不多,工人的工作比较稳定,而且,制造业有较强大的工会,因此其收入水平较高。1979年,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周工资为268.94美元,高于全部门的平均水平219.3美元。 而第三产业部门由于工人受教育和培训的程度相对较低,工人工作稳定性较差,加上工会力量的弱小,西方国家这个部门的工人工资一般比制造业部门约低5%~10%。在美国, 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服务业的平均周工资1979年为175.27美元,低于全部门的平均水平,比制造业部门低约34.8%。 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转换进入新阶段,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就业总人数的比重,50年代分别为55%和52%,80年代中期则分别为70%和75%。而制造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则从1965 年的28%降到1987年的20%。据统计,80年代美国新增约2000万个工作岗位。但据《幸福》杂志所排列的美国500 家大公司(主要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在此期间其职工实际上减少了350万人。可见, 新增就业人数多数来自低工资的服务行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第三,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使垄断资本家的财富迅速增长,与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拉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大大提高,垄断资本获得的利润迅速增长,资本积累越来越多,而且日益集中在少数大垄断资本手中。加之,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一些实力雄厚的传统工业部门的大公司为了争夺新技术、增强竞争力,与一些实力有限但技术先进的公司合并,例如汽车公司大量合并计算机公司和半导体公司。同时,竞争也促使采用同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同部门,不同公司之间的合并,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合并了休斯飞机公司,争夺米勒飞机公司,它们都采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因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美国资产为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在1965年有47个,1983年猛增至234个;资产为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在1965年只有2个,到1983年发展为25个。现有大公司的资产额、 销售额和利润额大大超过以前的公司。 根据《幸福》杂志公布的世界100家最大工业公司的情况, 1990 年列为榜首的通用汽车公司的资产额为1802亿美元,相当于1983年最大公司即埃克森公司资产额630 亿美元的近3倍。 生产与资本的集中和信息技术的采用,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同时,工人的劳动报酬并没有相应提高,结果,垄断资本家的利润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 由左表可知,1970年工资增长速度比利润增长速度快3. 2 %, 从1975年开始,二者的关系发生转变。1987年,工资增长速度比利润增长速度慢了3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剩余价值率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将日益集中在拥有巨额资产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第四,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陷于“滞涨”,也使广大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 1974~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经济处于缓慢增长和停滞中,企业开工不足严重,美国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一度降到64%。失业人员剧增,1982年失业率达10.8%,失业人数高达1220万。同时,消费物价上涨严重,通货膨胀率1979年为11.3%,1980年高达13.5%。80年代美国的经济一直在“滞涨”的死胡同中蹒跚前进,致使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放慢,甚至绝对下降 上表表明,1981年工人实际工资甚至低于1961年的水平。另据统计,1984年与1991年相比,全部私人非农业部门的周工资从293 美元增至355美元。但以1982年不变价格计,却从275美元降至256美元,下降7%。 第五,70年代后期以来抑制经济衰退的经济政策也对收入差距的扩大起了推动作用。 战后实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使美国在70年代陷入“滞涨”的困境中。为了走出困境,80年代,里根政府采纳了供应学派的政策主张,实行“经济复兴计划”,其核心是减税,包括将所得税税率下调,降低所得税累进额。从1981年到1988年,个人最高税率从70%减少到28%。从新税收法案规定的边际个人所得税率来看,收入愈高,税率降低的幅度愈大。因此,新税收法案被认为是对富人有利的税法。据统计,年收入在1.5~2万的人,在1981年开始的第一阶段减税方案实施后,纳税金额反较一年前为多。因为,人们上缴的社会保险工资税增加了。在减税政策实施几年后,美国占纳税人10%的富有者1990 年比1977 年少交税931亿美元,而其余90%的人(主要是中层居民)则多交256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还削减了社会福利支出,使贫穷者更贫困。 (二)在美国,种族歧视、单亲家庭增多和非婚生子女人数的上升等社会问题也对贫富差距的扩大有重要影响。 第一,种族歧视。由于美国过去长期在学校实行种族隔离,使黑人受教育程度明显不如白人。经过60年代和70年代的民权运动后,今天在美国几乎找不到有关种族歧视的法律和公共政策,但种族歧视依然存在。1992年春爆发的洛杉矶那场种族骚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黑人仍处在一种不被人信任,容易遭人误解和忽视的状况,白人在私下歧视黑人问题颇为普遍。 在教育系统,广大黑人青少年仍没有得到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据全美科学研究委员会的报告说,美国目前有84%的青年有中学文凭,但黑人儿童中却有40%连小学都没读完,黑人中文盲达30%。由于黑人家庭经济贫困,使黑人在中小学所受的教育水准普遍低于白人,高中升入大学的黑人学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不超过38%, 不到白人学生的一半。1986年上大学的黑人比1976年减少3.4万,在18~24岁的黑人青年中,上大学的比例从1976年的35.4%降至1987年的27.8%。受教育机会的不足,必然会对黑人学生的专业知识训练和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限制,因而影响到黑人的就业和竞争能力。从60年代以来的20多年里,黑人的失业率一直是白人的2~3倍,尤其年轻黑人失业率保持在30%~35%。即使是有工作的黑人,多数也只能从事最笨重和最受轻视的低收入的劳动。 第二,单亲家庭和非婚生子女。由于离婚率高和分居人数的上升,以及大量的少女未婚先孕,美国社会中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迅速增多。1993年这类家庭已占美国家庭总数的30%。在所有单亲家庭中,约80%由母亲抚养子女,但母亲或因需要在家照看孩子,无法外出谋职;或因年龄太小,不能就业;或因教育程度太低,找不到工作,她们往往只能依靠社会福利为生。美国目前约有100万13至19岁的少女未婚先孕, 其中一半的人生孩子后辍学,依靠社会救济为生。 综上所述,美国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差距扩大有其深刻的经济与社会原因,其中既有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阵痛(如科技革命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也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所造成的恶果。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给人们带来益处,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改变的话,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就无法根除。
相关文章
-
美国签证怎么办
2023-08-06 22:33 阅读(634) -
美国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2023-08-06 13:35 阅读(628) -
美国的盟友有哪些
2023-08-06 06:36 阅读(602)
1 美国房产税是怎么一个征收法?以什么为标准征收
645 阅读
2 美国次贷危机是什么。
614 阅读
3 美国哪个大学研究生计算机专业好
550 阅读
4 美国大师漆和多乐士漆哪个好?
596 阅读
5 美国加息意味着什么
57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