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全文翻译

一、译文

与其(一味地)推崇天而思慕他,怎么比得上将天当作物质而加以控制呢 与其(一味地)顺从天而歌颂它,怎么链做氏比得上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呢 与其(一味地)盼望天时的调顺而静待丰收,怎么比得上配合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呢 与其(一味地)听任物类的自然生长而望其增多,怎么比得上发挥人类的智能,来助它繁殖呢。

与其(一味地)空想着天然的物资成为有用之物,怎么比得上开发物资而不让它埋没呢与其(一味地)希望了解万物是怎样产生,怎么比得上帮助万物,使它茁长呢 所以放弃人为的努力,而寄望胡桐于天,那就违反了万物的原理。

二、原文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棚散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三、出处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全文翻译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二、作品赏析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三、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