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进士 跟 举人 有什么区别?

进士 跟 举人 有什么区别?

秀才,原本是指才能秀异之士,是一种泛称,并不限于饱读经书。及明凳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推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也废除,但从此秀才成了读书人的通称。宋代要取得秀才的名衔较简单,明清两朝则不同,秀才得来不易,要通过童子试(县试,府试,院试)而获得,由各省的学政主持.通不过的一律称为童生。有的人年龄很大,参加多次的童子试不过关,还是童生,人们戏称为老童生。通过的称为进学,通名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秀才们枯轮通过科考选拔,有资格参加本届的乡试(各省举行的考试,取中者就成为举人).人们尊称秀才为“相公”。 举人,意思是被举之人,是通过乡试而得来的,乡试在秋天举行,也称“秋闱”.明清的举人,不仅具备会试的资格,而且可以因此进入仕途,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考中乡试第一名者称为“解元”.第二年的春天举行会试,称为“春闱”,由朝庭的礼部主持,所以也称为“礼部试”,“礼闱”等.通过会试的举人称为“中式举人”或“贡士”,得第一名者称为“会元”,他们具备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可以向进士的高峰攀登.人们尊称举人为“没槐信老爷”。 进士,是古代士子们通过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进入为仕的行列,受赐正途出身的荣名.通常是三年考一次,遇到特别的庆典,增加考试,称为“恩科”。一般进士榜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等为“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等为“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为“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的第一名得主被称为“状元”。俗话说“连中三元”,就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名,这是非常难的,明朝三百多年也只有两人(黄观,商辂)“连中三元”,人们尊称进士为“大人”。 《水浒传》里说王伦是白衣秀才,难道他是整天穿白色的衣服吗?不是的,是说他是个落第秀才或不第秀才,意即没考上举人。同样,人们称呼唐伯虎为“唐解元”,是因为他29岁那年参加乡试时考了第一名,也就是第一名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