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晚清时张文祥为什么要刺杀马新贻?

晚清时张文祥为什么要刺杀马新贻?

刺马案,又名“刺马详情”(《清代野记》)、“张文祥行刺案”(《庸闲斋笔记》),是清末有名的四大奇案之一,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的有几个版本,正史有一般以《清史稿·马新贻传》为准,但记载过于简单,且语焉不详;野史《清稗类钞》、《清代野记》、《庸闲斋笔记》等对此也有记载,比较详细。但对刺客为什么要杀马新贻却众说纷纭,一曰:为湘军所杀。一曰:为仇家所杀。一曰:为金兰所杀。1870年8月22日,同治9年,在大清帝国的两江总督府南京,发生令朝野震惊的刺杀新任两江总督马新贻事件。1870年8月,刚刚履新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决定举行“秋操”,对军队进行检阅。“秋操”原定8月21日操练,因天气不好,突然下大雨而推迟到22日。是日,天气转晴,一大早,总督马新贻就来到总督府西边的校场演武厅,准备亲自阅射。依照大清朝以往的惯例,总督大人检阅军队是可以让老百姓观看的。这是江宁的一大盛典,自朝廷剿灭太平天国之后,还没有举行过“秋操”。因此,总督府校场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秋操”结束后,总督大人马新贻在巡抚、潘司臬司、知府等的陪同下许步向总督府走去,马新贻一行刚走到总督府后院门口时,他的同乡山东武生王咸镇跪地求助,被巡捕拿下,刚走几步,又有人拦道喊冤。谁知,马新贻等人刚刚站定,那个喊冤人旁边又冒出一个人,手持一把明亮的匕首,向总督大人直刺过去。总督大人右肋中刀,从马上跌落下来,痛疼早汪扰呻吟。跟随总督大人的差弁一拥而上,可刺客并不抗拒,也不逃跑,从容就缚。遇刺后,马新贻面如土色,双手紧抱胸部,在地上萎缩着身子。差弁、家人立马取来门板将其抬进总督府,请大夫救治。无奈,刺客一刀正好刺中马新贻的肝脏,失血过多,无法医治,到第二天下午2时许死亡。马新贻,字谷山,山东荷泽人,进士出身,曾在安徽合肥任知县、在庐州协办团练、布正使。在协办团练剿灭捻军时被擒,俘虏他的就是刺马案中的主角张文祥。张文祥,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手下一员战将,与清军在安徽、江西等地作战。张文祥有意归顺朝廷,并与马新贻结为金兰。后,张文祥等人归顺,归马新贻节制。但马新贻后来渐薄张文祥等人,并将一起结义的兄弟曹二虎之妻诱奸,又借通捻军之罪将曹二虎杀害。张文祥知道这件事后说:“此仇必报。”于是就有了上面那一幕。此为刺杀马新贻原因之一说。两江一带自咸丰朝以来,一直是湘军、淮军的势力范围,而且江宁(南京)又是湘军收复的,曾国荃第一个打进去,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战争中出了大力。可江宁收复、产平太平陵纳天国后,朝廷却发表让一个资力甚浅、文官出身的马新贻出任总督。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让湘军将领大为不满。曾国荃、丁日昌等人对马新贻更是刻骨仇恨,心有尽早除去的想法。此为刺杀马新贻原因第二说。另有仇家说的演义,民间版本说,马新贻在为官任上多有得罪他人,因此招徕仇家。此为刺杀马新贻原因第三说刺马案发生后,朝廷曾三番五次派大员审理案件,可都无法结案。无奈,只好再派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并与刑部尚书郑敦谨共同审理刺马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审理,他们也没有审出个所以然,最后只能草草收场。在给朝廷的奏报中,他们是这样说的:张文祥“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朝廷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同意郑曾二人奏结。1871年4月4日,将张文祥凌迟处死。马新贻被刺,朝廷明白个中原因,将两江总督一职长期让湘军把持,其他人从此不敢问津。那么,马新贻之死到底是何人指使?至今仍是一个迷。不过从我接触的史料分析,我倾向于第一说。《清稗类钞》、《清代野记》、《庸闲斋笔记》等当时或后来人写的野史笔记都主此说。而电影《投名状》也是截取刺马案中第一说中的有关片段,另演绎许多情节,拍成目前的电影。有人说《投名状》太血腥,不假血腥的场面不少,但那个时代就是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剿灭太平天国、捻军,江南一带成为清廷与太平天国厮杀的屠场,没有血腥那有清朝的中陆旦兴? 这是曾国藩的计谋,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忌惮曾国藩湘军的实力,于是明升暗降,把他调到中央。很可能就是曾国藩派人刺杀了马新贻,三审无果后,曾国藩继续当他的两广总督。在审案期间,曾国藩不配合,反而闲来无聊读《阅微草堂笔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