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玉螺的主要种类

(Naticarius onca)

贝类动物、腹足纲、玉螺科

产地: 东北海域

栖地: 泥底、沙底

尺寸: 2.5 cm

深度: 中 (Neverita albumen)

英文名: Neverita didyma

俗名: 无

产地及产期: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北方多于南方。此外,在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也有分布。肉供佐膳,青岛菜市经常有出售。贝壳可供观赏,并可作工艺品。因其为肉食性种类,故为滩涂养殖贝类之敌害,但同时也是底栖鱼类的饵料,如马面鲸的胃内发现扁玉螺的贝壳和庸。

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芹猜虹样的褐色色带。壳口卵游尺圆形,外唇薄,呈弧形;内唇滑层较厚,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深。厣角质,黄褐色。生态、利用和地理分布: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50m的神首高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10m左右水深处生活。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为食。约在8一9月产卵,卵群和细沙粘成围领状 (Natica maculata)

贝类动物、腹足纲、玉螺超科、玉螺科

分布:地中海

数量:常见

尺寸:4厘米

壳厚重坚实,螺塔扁平,螺层少,体层大。螺层凸圆,但在浅缝合线下较平。脐孔大而身,有纤细的纵沟,局部被肋状内唇滑层遮掩。螺轴直而平滑。壳表乳白色,有红褐色大小斑纹;壳口紫色或褐色。

5. 乳头玉螺 (Eunaticina papilla)

产地: 东北海域

栖地: 泥底、沙底

尺寸: 2.5 cm

深度: 深 (Natica maculosa)为玉螺科玉螺属的动物。分布于日本、印度支那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等地,生活环境为海水,一般生活于潮间带致、下区的海滩上。

形体特征

斑玉螺贝壳略呈球形,壳薄而坚固,壳宽与壳高近相等。螺层约6层。每层的壳面稍隆起,缝合线较浅。壳顶小,呈乳头状。螺旋部短小,其高度约为壳高的1/3,体螺层膨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细密。壳面灰黄色,密布不规则的紫褐色斑点,壳顶紫色,基部白色。壳口呈卵圆形,边缘完整。外唇薄,呈弧形。内唇上部不明显,中下部加厚,中部形成1个结节附在脐的外方。脐大,其下半部几乎被结节掩盖。壳内面青白色。厣石灰质,外侧边缘有两条肋纹。

生态习性

斑玉螺栖息于潮间带中下区的泥或泥沙底质水域海底。移动能力较强,随季节变化可在深浅水间移动。穴居生活时,深度可达5—8厘米。主要食物为双壳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2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8—9月。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常落潮后可手工零星采捕。肉肥味美,可鲜食。壳可制作工艺品,为经济贝类。

玉螺的主要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