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自远方来,经常会涉及是否“水土不服”的话题。气象专家说,这也就是水土适应问题,即人的生理机能能否调整到与其所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最佳状态。人类的生存必须适应大自然。在远途出行时,人们可能需要适应从一种气候到另一种气候的变化。一个健康的人和具有较高适应能力的人,能够经受这种变化,对他的工作生活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人对气象的这种适应能力,来源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先天适应通过进化形成。例如,生活在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土著人,因为世世代代生活在氧气少,气压低的地方,他们的胸腔活动量都比平原居民大。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在生理和身体结构上也同样有此特点。生活在北极圈的因纽特人,尽管气温很低,却能安然地在露天里赤裸臂膀睡觉,一任晶莹的雪花落在身上,被体温融化。这种生活,对于长期居住在温暖地区的人来说,确实难以承受。而后天适应,则是在每个人的生命期间内所接触到的特有气象条件下,在所继承的适应能力限度内形成的。一般来说,人的后天适应能力取决于年龄。1岁以下的婴儿和老年人适应能力最低,10岁以后适应能力开始增强。改唯最强的时期是20-30岁之间。从40岁以后适应能力开始下降。但人类对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是因为人体对气象的适应必须有一个过程。当天气因素变化时,冷与暖、干与湿等气象因素的刺激就通过人的皮肤感受器反映给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脑垂体去调节内分泌功能,以保持气象条件变化前后的体内平衡。这个过程因人而异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当人体所需的适应时间不足时,就会导致不舒服和生病。例如,一个刚从温带去热带的人,出汗就不及长期生活在那里的本地人多,就会感到不舒服。因为体内失热较少,体温升高启桐,甚至因为太热而发生中暑虚脱现象。如果把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年轻人,用飞机直接送至高山地区,他们的各项生理机能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当然,如果适应能力较强,也许会若无其事,否则身体会不舒服,如头昏脑涨,恶心呕吐,严重者则可能引起肺气肿或心脏病。如果将他们分时段逐步进入高山地区,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这主要是因为平原气候与高山气候相差较大,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生活在潮湿多雨地方的人,初到干燥地区,在生理上也会有一些不适反应。一般都感到唇干舌燥,喝水量增多,皮肤发干发紧。同样久住在干燥地区的人,初到潮湿地区时,也会感到周身皮肤粘湿难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水土不服”。水土不服 先吃豆腐 水土不服,在旅途中可是个恼人的问题,北京中医医院特色门诊主任李建建议,到了生地,第一道菜先吃用当地的水磨制的豆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克服水土不服。 李建主任介绍,各地的水、土、粮食、空气、温度、湿度都不一样,旅途劳顿和胃肠不适应引起的胃肠功能下降,再加上饮食上的不适应,所以刚到一个新的地方容易发生水土不服。但是,先吃点当地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方面对胃肠的刺激小,另一方面能够使肠胃慢慢适应当地的饮食。像豆腐这类的食物,刺激性小、易消化、老少皆宜,是克服水土不服理想的饮食。此外,粥类、片儿汤等流食和半流食是易于消化的食物,对胃肠刺激小,也应多吃。 也有人建议,去外地前,在本地灌瓶水或带点盐,也能克服水土不服。李建主任认为,这些方法在以前生活水平较低的时候适合用,那个时候各地饮用水的水质和盐中悄歼坦的物质含量都不一样,这样做是为了使肠胃慢慢适应当地的水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全国的自来水标准都是一样的,而且很多家里喝的都是饮用水,盐也是全国统一销售的,所以带水、盐这些老办法,现在没必要了,也不卫生。 有些人通过饮食上的注意,仍然有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或皮疹之类的水土不服症状,因此在出行前,最好还是带上治疗水土不服的药物。李主任建议,霍香正气水是出行必备的,如果肠胃不适还可用点黄连素等肠胃药,皮肤不适可以用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
相关文章
-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有哪些?
2023-12-23 07:23 阅读(608) -
体现生命价值名人事例有哪些?
2023-12-07 11:04 阅读(578) -
体现出汉字特点的故事?
2023-09-22 20:06 阅读(605)
1 体现团队精神的课外小游戏是什么?
580 阅读
2 体现家国情怀的诗句
56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