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一中创始人——张国宝
校史办整理
张国宝是曲周一中第一任校长,为学校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无人可比的贡献,现经采访回忆,把其事迹整理如下:
张国宝(1914—1995),原名张玉玺。曲周县白寨村人,少年时代,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9年秋在曲周县城内读完了高小之后,于1929年秋考入曲周县简易师范学校,读了一年半,便考进省立大名第七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他积极接近党组织,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2年冬,因参加驱逐反动较长郭鸣鹤运动被学校除名。
1933年秋至1934年8月,经人介绍到邯郸县堤南堡第四高级小学教书,后又考入保定私立民生中学学习。1935年8月转入河北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在此结识了不少革命干部,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为他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他回到家乡,在侯村高小任教,后由于日寇骚扰,土匪作乱,学校只好解散,被迫回乡务农。
1938年5月,他到曲周县战地工作委员会组织部任副部长;8月,又改任曲周县军政干部训练班主任;11月任县抗日政府教育科主任科员和代理科长。在教育科工作期间,环境恶劣,生活艰苦,每月只有三块钱冀南票津贴,但他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因陋就简,为曲周县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1939年,日寇侵占曲周县城,抗日政府在县城不能存身,只好到依庄一带打游击。为了培养革命干部,1941年3月,党派张国宝到抗日游击高级小学当教员。名为游击高小,实际上就是天天打游击,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地点。学校没有课本,张国宝就自选教材,坚持给学生上课。有一次,他腰部生疮,脓血不止,疼痛难忍,在炕上躺着,学生们围在地下,仍坚持照常上课。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他到南里岳高小当教师。不久解放战争爆发,设在城内东街的第三高小也合并到这里,教师、学生才多了起来。当时,国家和人民极端困难,拿不出钱来办教育,师生们就学抗大精神,自己动手勤工俭学。张国宝和老百姓一样,头上包块毛巾,身穿自己织染得灰不灰,蓝不蓝的棉袍,手里拿着长杆烟袋吸着旱烟。师生们一起下地劳动,一起脱坯垒墙。学校没有课本,全靠老师自选教材自己刻印发给学生。张国宝教两个班语文,除编印教材、批改作业外,还兼教音乐、地理、历史,还要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一天天不能得闲。同时,参加催收公粮,催收军鞋军布,与农民一起打蝗虫,搞土改,斗地主分田地,扩军支前等工作。
1947年,为培养师资,在南里岳高小附设培训班,张国宝任主任,并任语文、教育学等课。这个班和高小班一样,也是一边上学一边劳动,一边做群众工作,一天天又忙又累。
1948年9月,张国宝到曲周城内南街天主堂旧址筹办“企鸡联立师范”。开始只招收一个班,1949年又招了一个班。张国宝任校长,还兼任政治、地理、音乐等课。办师范没经验,他就和老师们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为曲周县、鸡泽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建国初期,师资和物资都很缺乏,他硬和其它教职工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三易校址,办成18个教学班规模的曲周中学。在校长职位上工作了30余年。
他除担任曲周中学校长外,还兼任过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教育工会主席、邯郸地区文教局总校部副校长等职,1981年10月又兼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到他1984年离休,1995年病逝。从1933年他开始当教师算起,张国宝在教育战线上干了整整50年,他把近一生精力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来源:曲周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