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起张宏民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感觉陌生,但只要放出他的一张照片,你就知道是谁了。
近日,网上曝光了一组张宏民的近照,他穿一件红上衣,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完全看不出已经60岁了。
是的,他就是央视前主持人张宏民,他曾主持过32年的《新闻联播》,他还创下了《新闻联播》零失误的记录。2009年,他拿到业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但是,他上一次在公众中引发话题,还是因为一段视频。
视频中,张宏民穿着朴素,坐在街头椅子上静静吃雪糕,但就是这样一段极为平常的画面,却被配了这样一段文字:
他是昔日“央视一哥”,60岁无儿无女,叼着冰棍坐在街头。
万万没想到,60岁无儿无女也会成为一些网友攻击张宏民的理由。
有人说:不结婚,肯定有问题,书都白念了;
有人说:这么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么好的基因都传不下去;
甚至有人将此事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不结婚生子,就是对国家没贡献,再优秀也是失败的一生。
真没想到,直到现在,还有人在拿婚育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实在可悲。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不论你事业多成功,贡献多大,只要不结婚生子,就是一个悲惨的人生。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被有些网友攻击为“失败”的人,拿到的,可是妥妥一个成功的人生样本。
02
张宏民196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清华大学教授,父亲也是一位高知。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张宏民,从小成绩优异,但与很多人认为他会考清华的期待不同,他喜欢播音主持,想做一名播音员。
凭借出众的声音和外形条件,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被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破格录取了。
1982年,21岁的张宏民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中央电视台,担任《新闻联播》的主播。
他台风稳健,毫不露怯,无论搭档谁,他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这份工作看起来风光,但承受的压力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作为《新闻联播》的主播,不能有任何失误,而稿子经常在直播前两三分钟,才能到达张宏民手里,他没有时间练习,拿起来就得播报,这对播音员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挑战。
为了保持良好的上镜状态,他多年来都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晚上10点就准时入睡,为了不打扰儿子,张宏民的父母在家里都是穿厚底袜,不弄出一点声响。
家里的饭菜,少油少盐,从不放辣椒。
张宏民自己为了提高知识储备,广交朋友,从出租车司机到小餐厅老板再到街坊大爷,什么职业的都有。
因为对自己要求严格,张宏民工作32年,都未出过一次差错。
03
与工作相比,他的感情生活却没有那么顺利。
刚工作时,张宏民有一个女朋友,是自己的师妹。
有一次,张宏民去探望老师,正好遇到了这位去老师家问问题的学妹,见面后,两人互有好感,后在老师的牵线搭桥下,开始恋爱了。
但张宏民的工作很繁忙,常常是定好了约会时间,他又打电话表示“我有事,来不了了。”
面对这样一个“隐形男友”,小师妹心生不满,两人只好分手了。
从此,张宏民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一直没再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
其实,作为《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很多人都爱慕他,有人给他打电话,有人给他写求爱信,还有人托亲戚朋友牵线,都被他一一婉拒了。
张宏民的理由是,工作压力太大,暂时没有心情考虑个人问题。
有的人见无法从张宏民这里打开缺口,就将目光转移到张宏民父母身上,让他们做张宏民的工作,早日解决婚姻大事。
为此,张宏民认真地跟父母谈了一次,他告诉父母:
“爱情婚姻不是小事,谈了就要一辈子对对方负责任。我现在还没有心理准备,要是草率结婚,又经营不好婚姻,会伤害很多无辜的人。”
父母觉得张宏民的话有道理,也愿意遵从他的个人意愿,就不再对他催婚。
一晃多年过去了,2001年,张宏民40岁了,人到中年,他也萌生了成家的念头。
但爱情婚姻是件复杂的事,不只是靠个人努力和意愿就能促成的。他相过亲,也主动与女方联系过,但一直没有找到能让他下定决心结婚的异性。
就这样,阴差阳错,他一直单了下来。
04
2014年,53岁的张宏民从《新闻联播》主播岗位上退下来,但他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进入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从事培训工作。
此外,他还担任全国精神卫生宣传大使、中国大熊猫文化推广形象大使、儿童重大疾病宣传大使等众多社会工作。
退休后,他也终于有了更多时间陪父母,他会经常陪父母聊天,给他们洗脚、剪指甲。
平易近人的他,还与社区里的老人们打成一片,与他们一起跳广场舞,在公园晨练。
刚开始,还有人围过来跟他合影,还有人问他:你那么有名,现在怎么跟我们掺和到一起?
这时候,张宏民就会爽朗一笑:
“如果说我以前有些名气,那都是工作带来的,现在我退休了就是一名普通人,与你们没什么两样。”
很多人都爱给人生做一个标准答案,但其实,人活着的方式有很多,这里面没有最好的,也没有最差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其实,人最大的成就,不是赚多少钱有多大名,更不是活成标准件,而是有强大的精神意愿和能力,支撑自己按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张宏民的活法,未必符合世俗标准,但他有能力自在从容地过只有一次的人生,不盲从、不将就,不迷失在别人的评价里。
也请有些人,不要随便评论别人的生活,要给予别人的生活方式以尊重。
希望所有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