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维尔· 亚历山大罗维奇· 米夫(Паве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иф,1901年—1938年),原名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福尔图斯,1917年后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内用“米夫”名。苏联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7年5月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1918年自愿参加红军。1920年末,进入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专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殖民地革命的理论,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23年到乌克兰做党和苏维埃的工作。1925年末在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工作,后又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1926年参加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召开的第七次扩大全体会议,提出了《中国问题提纲》。1927年2月以俄共(布)宣传团负责人的身份来华,参加了4月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3月至1935年12月任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兼中山大学校长。1928年6月出席并指导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末,以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身份来华,1931年1月,操纵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在他的支持下,王明一跃而成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控制了中央,从而开始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对全党的统治。之后回苏联撰写有关中国革命的书籍和文章。1937年任殖民地问题科学研究院院长,仍然领导中国问题研究所的工作。1938年在肃反运动中被处决。
想要了解更多“巴维尔·亚历山大罗维奇·米夫”的信息,请点击:巴维尔·亚历山大罗维奇·米夫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