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

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生的体验就是既绚烂浪漫但又复杂艰深啦。先说绚烂浪漫:在我心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就是文学专业里的一朵奇葩,因为它那堪称『火锅』的属性,使它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特质。对于它的研究者,它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因而它总会产生新的视角,从而不断拓展自身的边界。学气象学大可以来可分析下『雾霾』这个环境现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率嘛,比如挖掘下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文学作品中的『雾霾』书写(我这是胡扯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还有一个可爱之处就是这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科,彼处与此处即使天各一方,但却引发了共鸣,那咱们就去找找为啥会产生共鸣吧,最后找到了那共通之处,长吁一口气:原来如此啊!这感觉棒极了!它浪漫就浪漫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作品竟然在某个点上产生了相同的阅读效果呀。有一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再说复杂艰深:研究个英文作家还好,毕竟英语不管学得好不好,你至少还是有个7、8年的积累的。读英文原著、研究文献,你读不下去或读不懂,翻翻牛津字典,也总还是能理解个7、8成是吧。可是遇到像俄罗斯、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文学作品呢?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真是崩溃啊!要是大作家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还好,毕竟声名在外,研究的火力比较集中,所以原文版原著、文献还是好找的,读不懂原文,至少二手翻译成英语的也还是能找到不少的,可是要是你非要研究一下非世界性意义的非英语国家的外国作家的作品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虽然研究生毕业论文选了个西语作家,但还是厚颜无耻地选择了塞万提斯的缘故,因为研究的人多啊!文献好找啊!最难也不过是自己的研究视角要出奇招而已……好了,即使语言这关我们不去考虑,我们选择侧重研究文化价值、社会内涵、或者文学性层面的东西,甚至拿统计学的理论去研究某阶段文学作品的特定文学要素这种另辟蹊径方法也用得出来,毕竟这些都与语言的关系不是特别密切,可是随之而来的便是一个更为宽广的研究世界:你要比较中外文学作品,好吧,不说你要贯穿古今中外,但是你至少还是要有足够的文史哲阅读量吧,要不然你的『比较』研究很有可能停留在作品的机械比较上,很难深挖其内在本质的共性特质。不做『比较』性的研究,我就单论一个作家一部甚至多部作品,原著的精读是必不可少的,接着就是狂读该作家国家的历史、人文资料以及该作家本人的心路历程、文学创作轨迹,连带着研究该作家所处时代的总体情况。即使是这样也还不够,在掌握了社会、文化、历史和特定的专业(环境、数学、经济、统计)研究方法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要保持文学研究的基本追求,还得不断恶补各种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因为你得让你的研究是一个文学研究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个专业的艰难之处,正是在于你打开它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你很有可能走进去出不来,即使你走出来你还必须是以文学研究的形态走出来,要不然丧失了文学性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就会沦为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等其他学科的洗脚婢。呃,我几年前在答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相关的题的时候说团返,这个专业因为本身专业界限模糊,很容易被侵蚀,而且各学派间世俗性目的明显甚于学理性春型目的,因而觉得这个专业是艘沉船。不过毕竟是我挚爱的专业,它教会我许多东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个:一是开放的视野、二是强烈的好奇心,三是想要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占个座的雄心,前两者我觉得毕业这么久我还是一直保持着的,至于第三个嘛,还得由后辈塌森饥门加倍努力啦!尽管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咱中国作家拿过啦,但是要把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在保持我们自身特性的基础上推向全球,还是任重道远啊。说到最后,忍不住还是要说下,为什么喜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个专业。当今世界,处在全球化与本土化这两种不同潮流的交锋之中,全球化使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联系更紧密,然而这种紧密的联系同时也会让我们恐慌,我们害怕被异化(无论是被物所异化还是被他者异化),我们害怕丧失自身的个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个专业的美妙之处在于『求同存异』,每一个研究者,我们既是自身文学的发现者、阐释者、保护者,我们又是自身文学的宣传者、传送者,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的体验里还有一种使命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