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未明确界定倒U型理论所指的区域是在什么范围内的。威廉姆森利用英国的数据,巴罗利用美国的数据所作出的区域间发展差距模型都能得出倒U型的回归;但鲍莫尔以及狄龙利用国别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却得不到证实。再思考我国国内的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化轨迹以及世界范围内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我们可以判定倒U型理论更适合于解释一国范围内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地区)间的发展水平与发展差距所受的影响与干扰因素很多,比单一国家内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在一个还没有真正健全的国际大市场里,国家间经济要素的流动远没有在国内市场中流动得顺畅,不仅要受到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等阻碍,还要受到政治因素、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的制约。更为重要的是缺乏一个真正运行且监管有力的组织机构(类似于国内中央政府的权威性机构)来整合世界经济,引导国际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其次,未明确将国家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政策作为倒U型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国家的发展目标与政策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决定了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区域发展差距。当国家以最大限度发展发达地区的战略为出发点时,国家政策的作用将使经济要素的流动产生粘性,劳动力、资金等基础性经济发展要素会进一步聚集于发达地区,促使发达地区产业的不断升级;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也将进一步弱化,备碧瞎产生“马太效应”,此时,也不可能出现这种倒U型变化。只有政府转换了发展目标,将统筹区域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并制定出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才可能呈现倒U型的运动轨迹。 第三,未仿空考虑到技术创新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是数倍于传统经济要素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创新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只有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但技术创新是需要具备许多条件的,丰富的智力资源、雄厚的技术基础、活跃的创新氛围、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料与大量的资金。这些条件往往都聚集于发达地区,因此其能最早且最全面的享受到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发展,较之于欠发达地区虽得到从发达地区梯度转移而来的传统产业发展仍是有巨大优势的。且这种先发优势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即这种技术创新机制在发达地区进入了自组织阶段,这种区域间的差距也可能进一步加大,而不是缩小。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应具体说明。慧毁如传统的资源耗竭型区域,往往随着资源的耗竭,整个区域内经济即会逐渐解体,流动性经济发展要素逐步外迁,生态环境恶化等而可能丧失掉加快发展乃至继续发展的动力,很难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关文章
-
威廉·爱泼斯坦
2023-06-14 19:35 阅读(642) -
威廉·麦克布莱德(报告反应停致婴儿出生缺陷的学者之一)
2023-06-14 14:48 阅读(660) -
威廉·帕拉西奥
2023-05-31 00:04 阅读(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