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信仰介绍到中国
巴哈欧拉、阿博都-巴哈和守基·阿芬第生前都曾对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以及最多人口的大国表示过极大的兴趣。阿博都-巴哈说过“中国是未来的国家”。
巴哈伊信仰在中国的最早有记录的是一个名叫哈吉·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的商人,他于1862至1868年在上海御稿橡居住。他是巴孛的一个亲戚,从事中国茶叶、瓷器和金银首饰等贸易。1870年后,他还在香港居住过一段时期。1879年,他的弟弟哈吉·米尔扎·布祖尔格也到香港与他合伙做生意,并一起开办了一家贸易公司。巴孛妻子的侄儿阿加·米尔扎·易卜拉欣于1881~1882年间也曾在香港居住过。1888年有两个巴哈伊到过西藏。
二十世纪初,陆续有一些伊朗的巴哈伊信徒到中国旅行或经商。查尔斯·里米和霍华德·斯特鲁文于1910年到上海,他们可能是第一批到中国的西方巴哈伊信徒。在非战争年代大量巴哈伊信徒来到中国。有些与当地居民会面或镇旁为那些感兴趣的人演说而作短暂停留;另外一些长期逗留中国,游历各城市,接受访问,并与当地知名人士会晤。对巴哈伊信仰在中国传播起过突出作用的是一位名叫玛莎·鲁特(Martha Root)的美国人。她曾四次来到中国(1915,1923-1924,1930,1937);其中第二次逗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其中有七个多月是在北京居住,其余时间她在中国沿海和内地作了广泛的旅行,足迹遍至天津、济南、曲阜、徐 州、南京、烟台、上海、杭州、苏州、武汉等地。在近百所各类学校发表演讲,举办讲座。她交游甚广,结识诸多政府高层官员、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包括黎元洪总统的顾问。她还在一些中国的英文报纸上发表文章,并将其中一些用中英文汇编出版。还多次与中国历史上知名人士会晤,包括孙中山先生,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博士,后者于1924年接受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信仰在中国传播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中国人接触到巴哈伊信仰。廖崇真便是一位,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时接受了巴哈伊信仰。1923年春季,他回到家乡广东,担任中山大学农业学院院长以及成为一名政府官员,并将巴哈欧拉的《隐言经》、《世界书简》、《塔拉扎特》(亦 称《美德书简》)和《伊什拉卡特》等著作的英文本译成中文。这是所见到的最早的巴哈伊中文书籍。
曹云祥博士翻译了许多巴哈伊经典,包括《巴哈欧拉与新世纪》,《巴黎谈话》,《若干已答之问》等,并著书撰文介绍巴哈伊信仰,影响了许多中国人。曹博士将巴哈伊信仰与中国的文化传敬悄统结合起来研究,讲了下面这段话:
分析一下中国文化便会发现,东方的哲学家们遇有忧虑时便深刻反省。巴哈伊运动是一种深刻反省的新方式。巴哈伊的教义为人们提供了他们正在寻求的帮助。中国,实际上乃至整个世界此刻在呼求灵光。当前人们对巴哈伊教义以及解释这些教义的书籍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其原因就在于此。既然有需求,便会有探索,因此也就会有满足。这是一种伟大价值的新预言,它正在解放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活跃起来,使得宗教在解决世界性难题时更加具有能动性。对于这一切都有一种需求, 中国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这一迫切需要。
成长、发展和成熟
巴哈伊社区最早在上海由一些国外的巴哈伊拓荒者建立。1921年,最早的中文巴哈伊文献在上海印制。1928年第一届灵体会成立。同期,一些小的社区也相继在北京、广州以及哈尔滨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沟通困难,守基·阿芬第与中国大陆的巴哈伊仍然有联系。二战后,大部分外国巴哈伊离开中国。50年代后新的社区成立:1953年在澳门以及1959年在海南岛。
1956年,台湾第一个巴哈伊地方分会在台南成立。1967年,巴哈伊教台湾总会成立。 香港的巴哈伊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绝大多数访华或在华居住的巴哈伊信徒都到过香港,带动了巴哈伊在那里的发展。1956年,香港的巴哈伊成立了第一个地方灵体会。1974年,巴哈伊教香港总会诞生。澳门也紧跟香港的步伐,在1958年成立了第一个地方分会。到1989年,巴哈伊教澳门总会成立。
行政管理体系
尽管台湾、香港以及澳门都有相应的地方总会,但在中国大陆还没有正式的巴哈伊行政管理体系。
巴哈伊信仰的行政管理体系主要源自于巴哈欧拉的教义。在一个国家中,这个体系由地方灵体会、国家灵体会以及顾问机构组成。两种灵体会均有9名成员,每年由当地或是所在国家的巴哈伊选出。
正式的巴哈伊成员可以向巴哈伊基金会捐款。巴哈伊信仰不接受外界的捐款。
由于缺少正式的行政管理系统,很难确定中国的巴哈伊人数。在中国巴哈欧拉教义的追随者人数也在逐渐扩大。很多对巴哈伊感兴趣的人会通过力行巴哈伊教义探寻如何更好地生活、巩固家庭、为人父母、帮助他人、社区和国家等等。
近几年,生活在中国的外国巴哈伊,与当地政府磋商逐渐建立起外国巴哈伊社团。当前外国巴哈伊社团主要在五大城市(北京、大连、上海、天津和深圳)。在当地政府认可下以及指定地点开展一些活动,比如灵性聚会,庆祝巴哈伊节日、开展儿童班、青少年班等。 这些活动既展现了巴哈伊信仰的真诚也使促进了当地民众的进步。
与政府及学术机构的合作
忠于政府和服务社会是巴哈伊信仰中的一块基石。巴哈伊社区没有政治议题,摒弃任何形式党派活动,并全全接受市政府关于公共事务的决议。 在中国,政府、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同澳门、香港灵体会以及其它巴哈伊组织各自或相互合作探讨巴哈伊原则、理念以及方法,一方面通过著述扩展知识,另一方面使社会和经济发展更为有效。近几年来,这些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收获。比如,中国社科院、山东大学和北京大学相继建立其各自的巴哈伊学术中心。【参考巴哈伊信仰在澳门】
1993年,应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邀请,巴哈伊澳门总会代表团访问北京,先后拜访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并举行座 谈。这是巴哈伊教组织首次与中国政府进行正式的交往。随后,代表团又访问了北京、上海、陕西以及甘肃。
国家宗教事务局也派出代表访问澳门总会,并前往海法访问了巴哈伊世界中心。 巴哈伊教澳门总会主席江绍发还以巴哈伊教代表的身份应邀参加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9年10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庆典以及同年12 月澳门回归祖国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庆典。
1995年秋季,来自50个国家的超过500位巴哈伊来到中国,参加了两项重大活动,一是联合国组织的于9月4日-15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以及8月30日-9月8日在怀柔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此次非政府组织论坛共有近3万人参加;其中由巴哈伊发起、协调或组织的研讨会超过30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共有1万7千人注册。七名巴哈伊代表授权参与主要会议;除此之外,两个巴哈伊组织也派出代表参会。
巴哈伊在澳门
澳门的巴哈伊历史开始于1953年。这年的10月,一位美国加州女巴哈伊法兰西斯o希拉太太(Mrs.Frances Heller)到印度参加亚洲洲际传教会议,会议期间她利用一段时间在香港和澳门做短暂停留,被澳门所吸引,10月20日她来到澳门,在澳门定居。不久卡劳(Carl)、露伟达o奈勒(Loretta Scherer)夫妇也来到澳门。到1954年7月15日,一位广东籍华人严沛峰正式入教。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母亲潘氏也成为巴哈伊,她是在1960年访问了世界正义院以后入教的。居住在香港的阿齐兹夫妇也经常到澳门参加巴哈伊教的事务。10月,另一个澳门人高保罗也加入了巴哈伊教。之后在10月25日又有了首位葡人巴哈伊Manuel Ferreira。
从巴哈伊教的组织来看,1958年4月21日,澳门才成立了第一个巴哈伊地方灵体会。巴哈伊教1984年于凼仔岛、1988年于路环又设立了另外的两个澳门巴哈伊中心。1989年澳门第一届巴哈伊总灵体会成立,为世界上的第150个总灵体会。
1988年,经澳门政府教育司审批,创办了澳门第一所非营利性国际教育学校——联国学校。1989年4月29日,巴哈伊世界中心代表和精神领袖拉巴尼夫人赴澳,参加于4月30日在澳门举行的“澳门巴哈伊教年会”,这次年会选出组成了澳门首届巴哈伊总灵体会,总灵体会设立了一个办事处,负责收集各区教友的意见,制定发展巴哈伊教的活动。总灵体会成员到澳府拜会了澳督文礼治。这一年,澳门巴哈伊人数达2000名。1993年 9月,澳门巴哈伊代表团首次访问祖国大陆。1992年澳门巴哈伊教总灵体会正式登记为一个合法的宗教组织。
巴哈伊信仰巴哈伊信仰创立于一个半世纪以前,今天已跻身于最快速发展的世界性宗教信仰之列。有五百万以上的信徒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分布于全世界约100,000多个地点,地理幅度分布之广仅次於基督教,反映了他们对世界公民这一理想身体力行。 巴哈伊信仰的全球性幅度反映在它成员之组成中。巴哈伊信徒来自各个国家民族、种族群体、文化背景、职业、社会或经济阶层,包括了2100多个不同的种族和部落,代表了全人类的一个横断面。
信仰的创始人巴哈欧拉,是一位德黑兰的波斯贵族,在十九世纪中期,放弃了王子般舒适与安逸的生活,冒着不断的迫害与镇压,给人类送来了震撼性的、全新的、和平与团结之信仰。
巴哈欧拉声言,他是来自上帝的一个独立的新圣使。他的生平、著作及影响力使人联想到亚伯拉罕、克里希那、琐罗亚斯德、佛陀、基督和穆罕默德等圣使。巴哈伊信徒认信巴哈欧拉是这一系列圣使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欧拉所带来的根本教义是「团结」。他教导我们上帝只有一个,人类无分种族,所有世界性宗教都是上帝对人类旨意与目的之天启的不同阶段。巴哈欧拉指出,人类到现代已集体进入成熟期。正如世界各族的经典中所预言过的,将所有民族团结于一个和平统一的全球社会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他的著作中包括了「地球乃一国,万众皆其民」的名句。
作为世界独立宗教中最年轻的成员,巴哈欧拉所奠定的巴哈伊信仰在许多方面显得与其它宗教不同。它有一套独特的全球性行政管理体系,在10,000多个地点有自由选举出的管理议事会。
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需要采取一种特殊的和有变革性的解决办法。巴哈伊信仰的经典及其成员的广泛多元的活动几乎涉及了当今世界的每一个重要项目:从关于文化多元性和环境保护的新思维到决策的分解民主化;从对家庭生活和道德的重归到「新世界秩序」的呼声。然而,信仰至今最显著的成就,乃是它的团结性。它不参与社会和政治运动,故巴哈伊信仰已成功地抵挡了不断的冲击,而没有分裂成不同的教派和群体。尽管其历史如古代任何宗教的历史一样动荡不安,但它却成功地维护了自身的团结。
在巴哈欧拉逝世后,他所召唤的全球团结之过程已大大向前进展。通过历史的进程,种族、阶级、信仰和国家的传统障碍已开始渐渐地崩溃。巴哈欧拉曾预言,正在运作中的这些力量,将最终诞生出一个全球性的文明。地球上各族人民面临的挑战,是接受彼此为一家的事实,以协同创造这个世界。
巴哈欧拉言道:一个全球性社会的繁荣,必须基于基本原则。它们包括:消除各种偏见;两性间完全平等;认识到世界伟大宗教根本一元性;消除贫穷极端;普及教育;科学与宗教之和谐;在保自然与发展技术间维持平衡;基于集体安全和人类一家的原则,建立一个世界联邦体系。
全球巴哈伊对这些原则的忠诚,表如今个人和社团的转变中。这种信念与忠诚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其中包括巴哈伊社团近几年来发起的一大批小规模和基层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项目。
在建造一个由地方到国家和国际的管理议事会的统一网络的过程中,巴哈欧拉的追随者已创造出一个范围广阔而多元化的世界性团体──以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与活动方式为其标志 ── 为合作、和谐与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模式。在一个如此分崩离析的世界里,这本身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