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就会成为中药里的桂圆,也叫桂圆干。事实上,龙眼就是桂圆,根据地域不同,叫法也不同,有的地方都叫龙眼,有的地方都叫桂圆。广东人喜欢把桂圆称为龙眼。
桂圆因其种圆黑光泽,种脐突起呈白色,看似传说中“龙”的眼睛,所以得名。古代人把桂圆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的眼睛。大个儿的桂圆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把它们统一叫做龙眼或桂圆。
桂圆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元。古时列为重要贡品。魏文帝(535~551年)曾诏告卖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
宋代,龙眼已在泉州普遍种植。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苏颂《图经本草》(1061年)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 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
扩展资料:
名厅友裂称由来
据说,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
当地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一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
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所以没等恶龙走多远,就躺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桂圆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
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扮闭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经过一阵搏斗,恶龙流血过多死去。桂圆由于在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于是,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称之为“龙眼”,也叫“桂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桂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