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框架理论简单一点来说,就是人们运用过去的经验和接触到的信息来理解社会的,也就是人们对现实的定义。
传播学的框架理论还不成熟,引用了很多学说。主要运用是:新闻框架影响了受众如何想,影响了受众如何处理和储存信息,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
长期的狭隘的程式化的报道难免会产生刻板印象,框限了受众的主观认知世界的活动,忽略了框架外的世界。但受众也是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事件进行主观解释,并建构社会现实的。
因此,在社会现实的建构中,存在着新闻工作者的框架和受众个体的框架,两者之间不一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如果用这个理论来研究城管的媒介形象的话,那么可以选择近期城管新闻的各种报道二十篇,通过关键词的搜索与分析,来分析出媒介是如何构建城管这一形象,城管和小贩相互下跪的新闻还挺火的,给人的感觉是就是城管是人性执法了。
事实上,城管过来了,只是说这里不允许摆摊,赶快收拾走人,根本不会没收东西和罚钱。这个媒介当中宣传的城管形象差距甚远,另外城管和小贩是有牵扯的,返搜绝很多小贩都提前知道城管来查,会主动消失几天。
至于媒介为什漏陪么选取这样的城管新闻报道就是吸人眼球,把个别事例扩大到社会,当然也会有这样的城管,但是城管为何打小贩,或者城管为甚会给小贩下跪,其实更大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宣传意图。
质化研究就是定性分析,城管的媒介形象应该是定量分析,从众多的新闻中,测量某个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其实是涉及到了语义分析。
质化研究=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漏姿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其实定性分析在我国的影响很多,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定量分析为重点,因为用数据说话才能知道我们的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当然也需要定性分析来进行辨证思考,两者相铺相成,各有千秋的。
扩展资料:
传播学方法论
在传播学研究中,其核心问题——方法论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一方面,不同的方法论立场令各学派为此争论不休;另一方面,研究者对方法论的忽视或一知半解又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然而,有关传播学方法论的思考却一直处于零散、薄弱的状态。
《传播学方法论》是国内第一部围绕传播学方法论进行系统研究的理论著作。《传播学方法论》超越了一般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方法论层面的重要议题,并以传播理论的来源与形成方式为经,以传播活动、传播现象的基本认识方法为纬,搭建了传播学方法论的体系。
作者详尽占有了大量有关方法论、传播研究的文献,视野开阔,分析条理、敏锐、实事求是。
《传播学方法论》不但对于完善传播学学科框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而且对于指导传播研究,认识和解决某些传播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它既作为理论著作,面向新闻传播学科的研究者和莘莘学子;对于广大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来说,也能够从《传播学方法论》获得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