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有那些

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有那些

世界上地震主要发生在如下两个地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群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过汤加直到新西兰。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这个带上。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我国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西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发生在这两个带上的地震占了世界裤斗地震总数的90%以上。(一)世界地震带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震中分布规律,大体可以划分以下几个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 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世界能量的80%,但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总面积的一半。此地震带,在太平洋西部大抵从阿留申群岛,向西沿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至日本诸岛、琉球群岛,至我国台湾岛,过菲律宾群岛、伊里安岛,南至新西兰为止。在太平洋东部,大致从阿拉斯加西岸,向南经加里福尼亚、墨西哥(在中美有一分支,称为加勒比或安的烈斯环)、秘鲁,沿智利至南美的极南端。这一带也是著名的火山带,它与中、新生带褶皱带和新构造强烈活动带是一致的。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这是一条横跨欧桥纯仿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km,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敏纤宽度,并有分支现象。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释放能量占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15%。此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爪哇至伊里安,与环太平洋带相接。这一带也有许多火山分布,此地震带和欧亚新生代褶皱带(也是最年轻的造山带)是一致的.3.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1)大西洋中脊(海岭)地震带自斯匹次卑尔根岛经冰岛向南沿亚速尔群岛、圣保罗岛等至南桑德韦奇群岛、色维尔岛,沿大西洋中脊分布,向东与印度洋南部分叉的海岭地震带相连。(2)印度洋海岭地震带由亚丁湾开始,沿阿拉伯-印度海岭,南延至中印度洋海岭;向北在地中海与地中海-南亚地震带相连;向南到南印度洋分为两支,东支向东南经澳大利亚南部,在新西兰与环太平洋带相接;西支向西南绕过非洲南部与大西洋中脊地震带相接。(3)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从中美加拉帕戈斯群岛起向南至复活节岛一带,分为东西二支,东支向东南在智利南部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西支向西南在新西兰以南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印度洋海岭地震带相连。以上三带皆以浅源地震为主。4.大陆断裂谷地震带 分布于一些区域性断裂带或地堑构造带,主要有东非大断裂带,红海地堑,亚丁湾及死海,贝加尔湖以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等。此带主要为浅源地震。上述各地震带的分布,也与板块的各类分界线一致,在下一章将谈到这一问题。(二)中国地震带的划分从图可以看出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二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划分为23个地震带,其分布如下:1.华北地区(含东北南部) 包括郯城-庐江带(沿郯庐断裂,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穿越渤海至辽东半岛、沈阳一带),燕山带,河北平原带(太行山东麓),山西带(主要沿汾河地堑),渭河平原带(主要沿渭河地堑)。2.东南沿海地区 包括东南沿海带(主要在福建及广东潮汕地区),台湾西部带,台湾东部带。3.西北地区 包括银川带,六盘山带,天水-兰州带,河西走廊带,塔里木南缘带,南天山带,北天山带。4.西南地区 包括武都-马边带,康定-甘孜带,安宁河谷带,滇东带,滇西带,腾冲-澜沧带,西藏察隅带,西藏中部带。除去上述,还有东北深震带(主要在吉林、黑龙江的东部)。全国破坏性地震大都聚集于一定的狭长地带,在这些带内地震发生的时间、强度和空间分布往往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形式,并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如闽粤沿海及台湾一带,恰好濒临太平洋西岸,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范畴。燕山地区属于中生代褶皱带,是华北相当活跃的地带。从山东、跨渤海至辽宁海城、营口一带,因位于郯庐大断裂附近,形成地震多发点,1668年在山东郯城发生了8级大地震。晋、陕、豫交界地带,是汾渭地堑所在,曾多次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如1303年9月17日山西赵城大地震,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大地震,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大地震,宁夏、甘肃一带,因存在着大断裂,历来是地震活动的地区(如1709年10月14日宁夏中卫大地震,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大地震,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大地震,1927年甘肃古浪大地震,以上皆为8级以上)。至于西北部天山、昆仑山一带,西南横断山一带,近代断裂上升活动十分强烈,喜马拉雅山是最年轻的山脉,这些地区是新构造运动特别活动的地带,因此经常有地震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有1902年8月22日新疆阿图什大地震,1906年新疆玛纳斯大地震,1931年新疆富蕴大地震,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沪定大地震,1833年9月6日云南嵩明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大地震,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大地震等)。至于东北深震带,主要位于乌苏里江以西、牡丹江-延吉以东的地带,震源深度多为500—590km,少数为300—400km,为太平洋深震带的一部分,这些地震即使震级很大,也不会对地面产生很大的破坏。其余地区的地震震源深度大多数在10—20km左右,大地震常造成极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