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其中,以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战时期,后8年是全国抗战时期。
二是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一是民族解放战争,二是人民战争。前者要求最大限度地凝聚全民族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者要求充分地动员和组织民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扩展资料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如果仅提“八年抗战”,可能知道的也仅是1937“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日战争这一时期,并不能在这些人面前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全部面貌。而确立“十四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在年青一代及后代中全面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事实。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尊重了所有为抗日牺牲的仁人志士。虽然说“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年”,并不存在本质矛盾,但“十四年抗战”的提法让人一视同仁看待为抗战做贡献乃至牺牲的人和事,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顷厅人志士的尊重。
同时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以及对武装斗争的领导贯穿十四年抗战的始终,中流砥柱作用连续而完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身居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基橡尺于对形势的敏锐判断,于1931年9月19日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中国共产党逐渐加强对义勇军的影响,并组建抗日游击队,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独立领导的抗日武装,其斗争历程为我党统一战线理论、抗日根据地雀如隐建设和游击战等战略战术积累了鲜活经验,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体上,前六年抗战是中国共产党抗战主张和战略思想初步形成时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战同步发展,这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阶段。“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有助于完整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中流砥柱作用。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民日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