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获昭昭之功, 必用昭昭之才,领导用人是领导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在所有的资源中,人是唯一能增长和发展的资源。所以作为一个好领导,对于用人的艺术需要有相当好的把握。曹操曾在《求贤令》中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 易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沾天下乎,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才的渴求。本文将针对曹操的用人艺术进行分析,以得出其用人之长为他的军事生涯带来的辉煌。 一.选贤举能的智慧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东汉末年乱世之中,想要拼得一席之地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人才的掌握之度。然而人才是有,怎样才能发掘任用人才呢?曹操手下人才颇多,他对于人才到底是如何把握的?选贤举能曹操对于人才非常渴求。知道司马懿有才干,便让他出来做官。可司马懿称病不出,曹操便以收监相吓才请出司马懿。对于关羽更是惺惺相惜,几次三番相邀,爱惜之至,最后因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放他回去,且并没有杀害或者为难关羽。曹操曾说,才若不能为我所用定也不能为他人所用,显然这句话在关羽面前并未成真。 曹操前期五位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操的,其中有四个人来自曹操的对手的阵营,相中的便是曹操的求才若渴。与其说曹操选才倒不如说是双向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又何尝不是才选曹操,因为曹操的求才心切。 唯才是用曹操在选才的过程中没有阅历及门第偏见,只要是有才之人皆可被用。曹操提拔乐进、于禁于行伍之间,许褚是黄巾余党,典韦是夏侯惇举荐,郭嘉和荀或本属袁绍。 二.留贤的做法 官渡之战胜利后,操获全胜,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然而曹操却把书信烧了,并未拆分,对待手下私通敌人的部下不予追究。假设当初一一追究,一些无参与谋士自会寒心,因为曹操对其的不信任,而有叛逆之心的人何其多,追其起来亦是一场动荡,而曹操的不追究却给了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并且更加忠心。 当然曹操的用人不疑还体现在他对降将的态度上等。 赏罚分明曹操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以明军纪。而且曹操还以身作则,曾以削发一束代砍头之罪。 有罪必罚,有功必赏。曹操不但践行了这一用人原则,而且有时候有罪也赏,这对留住人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初诸葛亮火烧博望之后,夏侯惇大败回许昌,自缚见曹操,伏地请死。操释之。之后还重赏了败军之将李典、于禁,原因是因为他们提醒过夏侯惇。 曹操从不与下人争功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甚至有罪找自身原因,这也是感动手下谋士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曹操本身的人格魅力 曹操吸引谋士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自身的吸引力。伯乐与千里马是一个互相相中的过程,在三国乱世,谋士舍他人而选曹操并不无道理,相反是因为曹操有很强的个人魅力。 智慧虚实结合,真假难辨。曹操的聪慧之处便在于他的处事之法,曹操在政治与军事上都有卓越、独到的见解,甚至在文学方面很有涵养,做出了如《短歌行》之类的诗歌。 都说政治是弯的,一个人太直就无法玩政治,只能被政治玩,像张飞和关羽就只能成为将领,而曹操恰是能虚能实的适合政治之人。在这方面孙权就逊色不少。 性情中人领导不能时刻与手下保持太大距离,但是太过亲近亦是不能。作为领导就需要掌握好这个度。曹操在行军作战之时严肃认真,不顾亲疏,但是在平日里却时常显示他的诗人气质,平易近人、威而不怒,深受爱戴。 善辨人、思考 外易简而内机明,哪怕表面上他较为随和,但实际上心机很深,随意相处便对别人观察入木三分,随后思考为我所用还是需要对付。 曹操雄踞北方不无道理,他的用人艺术便是他成功的基础所在。作为卓越的军事、政治家,曹操显然十分出色。 四薯戚搜.曹操的用人之法的现实意义 曹操的优越领导才能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领导有深刻的仔亮教育意义。而他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在于: 作为领导必须有独到之处吸引有才之人,所以领导人本身的特质很重要。 善于选贤举能,知人善用,有慧眼识才的本领。而且对于有才之人不能其嫉妒之心。 建立较为完善的绩效方法、赏罚制度,留贤才必定留心为主。领导者自身也要以身作则。 企业用人要唯才是用,不分门第、出身。数历经验可以积累,不要之注重文凭、学历等,才能是关键。
相关文章
-
曹操的长子叫什么名字?
2024-01-08 02:50 阅读(539) -
曹操的谋士有哪些?
2024-01-05 01:34 阅读(596) -
曹操死后由何人继承?
2023-12-03 23:44 阅读(585)
1 曹操出行司机招募条件?
558 阅读
2 用人单位自什么时候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637 阅读
3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怎么办?
572 阅读
4 曹操和蔡琰的一些事???
613 阅读
5 曹操 割须弃袍简单概括一下呗!!谢谢
57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