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是什么水平

中国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是什么水平

应该就是鳖版的B21

在开始讨论前,请看一下马司令的原话---“我们现在发展新一代的远程打击轰炸机,将来你会看到的”。其中的关键字“远程打击轰炸机”,就是英文“Long Range Strike Bomber”(也就是LRS-B,现在的B21项目)的精准逐字对应。

本次马司令在G20召开之前,借空军开放式之机,选择两家媒体(一家境内地方、一家境外央视)同时发出这样重要的讯息。按照TG一直以来的传统,肯定不是任性而为,里面选择的语言也不会是随意选择搭配的,应该就是该项目的标准军语定义。

当然,相同定义的武器也可能会有很大区别。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中美两国对下一代轰炸机使用的战场想定和使用定位,就会发现其中许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我斗胆断言一下,TG的新轰就是鳖版的B21。或者更公平的说:是中美两国面对相同的作战地域、类似的战场环境、趋同的使用方式所作出的英雄所见略同式的决策。

首先,两者想定的主要作战地域是同一处:也就是未来中美争锋的核心地区,从中国海岸经第一第二岛链到夏威夷的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区域。中美两国出现问题,一定爆发在台湾、东海和南海三处,其中台湾又是最可能或者说近期唯一可能的地方。

不管是从中国大陆出发打击西太平洋上的美军基地或者关键节点,还是反过来从岛上出发打击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关键目标,其需要克服的地理障碍是基本相同的,这也就决定了两种轰炸机的一系列相关指标,比如关键的作战半径、续航里程等等(B21预估作战半径一般认为在4600公里以内,只有现在最短的B1B的一半)。

其次,双方互为想定的假想敌:B21大概是美帝为TG定制的第一款主要武器系统,反之则必然也是。这也就意味着这两种轰炸机的目标不是暴打小朋友(尽管可能绝大多数情况是用在打小朋友),而是面对一个和自己体量大致相当的对手(这里考虑的是两机服役时段,也就是2025左右的情况)。

既然是没有代差的对手,那面对的必然是有着空天一体的先进侦搜体系,严密覆盖的防空网络,猛烈的地面防空导弹和成百上千的先进战斗机的战场环境,至少在砸开对方的关键节点前是如此。在这样的战场环境设定下,只有把隐形性能放在优先的机型才有成活的机会。传统的B1B或逆火这样以速度为优先的传统机型,恐怕承担不了砸门和前沿潜伏的责任。

第三,两者的使用定位相同:也就是作为主要的常规战略打击力量,突击对方的关键节点和体系薄弱处。这里关键的定语是“常规打击力量”,就像MD对B21的设定里面要求的,该机型一开始不会特别考虑核打击的能力(依据2014年美国空军规划,要求其在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年后具备核打击能力),而重点关注类似战场控制和突击的常规打击能力。

当然,有人会说美帝还有B2和B52扔核弹,所以不用着急,而我国缺乏空基和打击力量,所以必然要求类似B2的洲际打击能力。故而预期新轰是类似B2的大型隐形飞翼。而我个人认为,新轰实际上的定位应该和B21类似,具有核打击能力,但主要还是作为常规力量使用。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从本质来说,中美的斗争还没到冷战中你死我活,不惜生死相搏的程度,双方都没有必须使用核武将对方彻底摧毁的意愿和勇气。在可能的中美热战中,更重要的是打掉对方支撑战争的关键节点,摧毁对方继续战斗的勇气和意愿,所谓“以战逼和”。在这样的战争中,核打击力量的作用小于常规打击力量;

其二、目前在核威慑领域,中国已经拥有可靠的路基移动打击系统(DF31A和DF41),即将(或已经)拥有具备实战生存力的海基核打击力量(094/096系列)。短期来看,在核威慑领域的大项目和相关投入已经足够,需要的是这些项目如期兑现。

相反,在打击第二岛链和更远的对方关键节点(比如迭戈加西亚和新加坡)方面,我方的手段相对有限。现有的DF系列中长程导弹,轰六K加巡航导弹等方式,要么成本高,要么生存力不足,以至于整体火力密度不够威胁不大,向对方施加的压力太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这个即重要又急迫的方向,显然更加有效。

既然有了相同的使用定位,那么接下来的一些指标估计也就相差不多啦。比如说载弹量(大于10吨,小于20吨),比如说弹药类型(小型化的精确制导弹药和定制的空射巡航导弹),比如说要求的隐身和渗透能力(可以潜伏在敌方前沿伺机搜索攻击)等等。

综上所述,有着相似的战场想定和使用定位,这两种轰炸机的可比性就会很大。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很多指标上,我国的新轰与B21应该会是相当近似的。新轰与其说是红色B2或者B1B,不如说将看到和B21打擂台的同类新机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目标相似,不意味着技术和工程实现路径相似。毕竟中美两国的技术底子和以往工作经验不同,现代武器系统开发都不可能是一切从头开始搭建的。任何一方都会试图整合已有的工作、发扬自己的优点,也都很难突破自己既有的基础和局限。

所以,新轰也不可能和B21长得多么像,而是努力基于我方的基础搭建出我们需要的武器。由于当前B21的的性能指标披露的信息相对较多,我们借此来类比想定一下未来的新轰。故而,再斗胆预测一下新轰的一些指标和技术实现方式。

1、基本构型:飞翼布局的隐身轰炸机;这几乎是满足战场想定的唯一选择。除此之外,唯一可能的是类似放大型的J20或沈飞曾经的想象图。但考虑到要满足航程和载弹量要求,这种可能性不大。同时,由于已经基本明确西飞为主负责厂商,就更加可以推测是类似于大飞机的飞翼结构;

2、动力方式:类似B2的四发背负式进气;这从前期八股的重大科技突破中可以看出。而从新轰的立项时间来看,其可用的产品上,基本没有可用双发解决问题的动力选项。而如果改用类似B2的四发结构,无论是西飞用熟了的WS-18(D30国产改进版),还是干脆用改型WS-10,甚至改型WS-20,都有很大的可行性。这一点没法和MD比,人家双发做得到的,我们只好老老实实四发解决;

3、作战半径:4500-6000公里;类比B21的指标,一般认为在3700-4600公里,但考虑到我国四周的战略环境取其上限,也就是加上空射巡航导弹的话6000公里左右。这个作战半径从部署在国内的基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