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赠曾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赠曾志》的写作背景

这是陶铸于1969年写给他的夫人曾志的一首诗。

陶铸曾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文革中曾任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因为不从江青的要求对付邓小平,在1967年1月4日,江青、康生、陈伯达突然在接见“武汉赴广州专揪王任重革命造反团”时宣布:陶铸是“刘、邓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中国最大的保皇派”,要“发动群众”,“揪出来”,立即“打倒陶铸”的标语、传单布满全国。

陶铸很快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单独幽禁于北京旁卐字廊住所。在1967年至1969年两年多的圈禁中,陶铸作为一名诗人,在磨难中留下了宝贵的诗篇。

1969年10月,林彪下达一号通令,陶铸押往合肥,被迫与曾志分离。43天后,陶铸在合肥死去。而这首诗是他冤狱后,在狱中和妻子分离的时候写下的,感慨当时政治上的混乱,人身的冤屈,家庭分离的痛苦。

陶铸《赠曾志》原文: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告山。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寒。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自宽。

大意是:想重新回到战场上去杀敌,对于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事了,感受到大家对我的情谊真的是太深厚了。寒暑无情,勿勿岁月催白了我的头发,蒙受不白之冤,后半生压抑心中的苦酸。生病的老马也感叹自己卧在马槽间,枯萎的葵花也更加害怕秋霜。往事如过眼云烟都已忘记了,心底无么才能感觉到天地宽广。

《赠曾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扩展资料

陶铸的“三个形象”:牛、伟丈夫、诗人。

1、牛

牛的形象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忠诚老实,如“俯首甘为孺子牛”;另一方面,它倔强勇猛,如“火牛入燕垒”,牛的形象在陶铸的政治生涯中表现突出,毛泽东就曾以牛喻陶铸。

1933年陶铸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国民党军法处,他把敌人审判他的法庭变成宣讲革命信念的讲台,让特务们面面相觑,无计可施。他自忖必死,监房的同志准备了板鸭、肉面为他送行。结果国民党判处他无期徒刑,陶铸接过判决书,昂然走进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他把“监狱即学校”的名言广泛宣传,领导难友学习、斗争,曾发动过全监绝食斗争。直到1937年被党营救出来,四年中他对党的忠诚一天也没有改变过。

牛的形象的另一面——倔强刚烈、勇往直前,则是陶铸政治品格的突出特点。提起陶铸,人们头脑中会有一个敢打敢冲敢放炮,为党的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形象,使陶铸在政治生活中“牛”的形象突出出来,使其作为政治人物的形象更加真实全面。

2、伟丈夫

陶铸在生活中讲义,重感情,有男子气概。陶铸在生命的最后40多天里,蒙冤含垢,身受绝症折磨,而最令他难受的恐怕还是在最后的日子不能和亲人在一起。但是为了女儿、为了妻子,这般苦痛他一人承受,独自踏上疏散地的路弊逗。在他一个人扶着手杖走向汽车的时候,会感受到一个伟丈夫、硬汉子的高大形象。

3、诗人

在三个形象中,诗人的形象是最个性化、最内在的。诗是心灵的反照、思想的升华,有些诗常常只是写给自己看的。陶铸失去自由后,常写字写诗,没有宣纸,就用旧报纸。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将家里的新旧报纸都写光了,摞起来足有两米高。这些诗也是陶铸内心深处真实观点和感情的流露,其实陶铸年幼时就袜卜中打下比较深厚的古文功底,一生写下不少诗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铸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1969年11月30日 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