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口径:7.62mm 弹药:7.62×25托卡列夫手枪弹 弹容药量:71rds'弹鼓/35rds’弹匣 理论射速:900rds/min 表尺射程:50~500m 有效射程:100~200m 射击方式:单/连 工作原理:自由枪机原理,开膛射击 [编辑本段]特点 波波沙冲锋枪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使用弹鼓供弹。 其优点是携弹量大,达71发,可以提供比较圆碰强的火力持续能力和火力密度,在战斗中不容易出现火力中断。 而缺点则是使用弹鼓供弹枪重过大,容易造成射手疲劳,同时,圆形弹鼓握持很不舒适,也影响武器的携行性能。另外,弹鼓再装填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机机械故障,影响正常供弹。 与弹匣供弹相比,冲锋枪采用弹鼓供弹缺点非常明显,各国装备的基本上都采用弹匣供弹作为冲锋枪的主要供弹方式,以美国为例,其汤姆生冲锋枪原设计就是弹鼓供弹,而美军列装时,全部采用弹匣供弹。我军仿苏的50式冲锋枪采用弹匣供弹,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编辑本段]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枪械种类繁多,口径杂乱,枪弹不足。为统一全国军械系列,特别是为适应朝鲜战争的急需,我国除从苏联进口部分枪械外,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其中,50式冲锋枪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50式的原型枪是苏联研制的“波波沙”冲锋枪,它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国产枪,当年就生产了36000支装备部队。“波波沙”冲锋枪是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于上世纪30年代设计的PPD系列武器发展而来的。该枪在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与手榴弹和狙击步枪并列为苏军获得战斗胜利的三大法宝。据估计,二战期间和战橘瞎谈后,有总数超过1000万支的“波波沙”被世界各国制造和仿造。 [编辑本段]结构 我国仿制的50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发射7.62毫米手枪弹,战斗射速105发/分钟,单发45发/分钟。另外,该枪的最大特色是木制枪托,扳机组件包在里面,枪托前端与弹鼓或弹匣的后端连接。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火力猛烈的特点。我国引进后,对该枪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如下机匣后部的拉手,枪托螺丝穿过的地方,苏联用铆接,中国用焊接;苏联的缓冲器比中国的长,神姿不经改动不能互换,而且中国从未使用71发弹鼓。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攻时配备的主要武器就是成袋的手榴弹和50式冲锋枪,该枪在实战中,表现出了特别适合穿插、近战和夜战的特点。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我第135团第7连排长孙占元率领全排使用14支50式冲锋枪和其他武器,连续夺取敌两个火力点,仅孙占元一人就毙敌16人。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还为此编了歌曲颂扬它:“50式冲锋枪,我的好战友;打近战打夜战,杀敌是能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军的手中也有50式冲锋枪的身影。而我们最熟悉的雷锋标准像上,他所执的也正是这种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