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断肠人·月朦朦》唱词:
月朦朦朦月色昏黄,云烟烟烟云罩奴房,冷清清奴奴亭中坐,寒凄凄雨打碧纱窗。呼啸啸千根琅竿竹,草青青几枝秋海棠。呜咽咽奴是多愁女,阴惨惨阴雨衡茄痛心伤。薄悠悠一件罗纱衫,寒凛凛不能暖胸膛。眉戚戚抬头天空望,眼忪忪满眼是悲伤。
气闷闷有话无处说,孤零零身靠栏杆上。静悄悄一座后花园,一阵阵细雨最难挡。可怜奴,气喘喘心荡荡,嗽声声泪汪汪,血斑斑泪余逗滴奴衣裳。生离离离别家乡后,孤单单单身在他方。路迢迢远程千万里,渺茫茫不见年高堂。
虚飘飘逼我走上黄泉路,倒不如让我早点见阎王。只听得,风冽冽冽风风凄凄,雨霏霏霏雨雨濛濛。滴沥沥铜壶漏不尽,当琅琅铁马响叮当。咚隆隆风吹帘钩动,淅沥沥雨点打寒窗。叮当当何处钟声响,扑隆隆更声在楼上。多愁女犯了多愁病,断肠人越想越断肠。
越剧靴鞋:
越剧男班在“草台班”时期,演员已穿租借的靴鞋。女班进上海后,学京剧、绍剧穿高靴,特别是大面、老生,官带装扮穿高靴居多。女班小生穿的靴鞋都不高,穿云鞋,有平底鞋,有一寸左右高的鞋。小旦为弥补身材过矮,在鞋内垫高二三寸。20世纪30年代末“高升舞台”演出《彩姨娘》,筱丹桂饰彩姨娘,为了增高身材曾用“踩跷”。
直到1944年演《新梁祝哀史》的男角小生才穿一寸左右的薄高靴。解放后,小生穿三套云高靴居多,一般都要二三寸左右,个别演员还要再加内高。1955年,拍《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影后,靴鞋改革,不但穿高靴,在靴头上也改成有云饰纹的花样或绣花,色彩套成强烈和谐的三色,俗称三套云高靴。
扩展资料
越剧的流派:
被公认的越剧流派有十三个,即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陆锦花派、毕春芳派、张云霞派、吕瑞英派、金采风派、张桂凤派。 曾得到专业人士地区性推派的则有:竺水招派、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高爱娟派,以及周大风创立的浙派越剧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调。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竖拦卖、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