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普寿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
五台山普寿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东庄村南端,创建于北宋,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重建后,献于十三世达赖喇嘛。一九九一年由如瑞、妙音两位法师创办中国五台山尼众律学院。
寺院风貌
新建的普寿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一万九千九百八十八平方米。寺内分为东西两院,东院偌大,前面为非常秀丽的汉白玉牌楼,下层为青砖砌筑,上层为木构建筑,单檐五脊顶,四出廊。山门正面额上嵌一书有「普寿寺」三字的石匾。
西院一进四个小四合院,第一为天王殿院,正面为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置木龛,供石刻弥勒佛,背面供彩塑韦驮将军,两山间彩塑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为钟鼓二楼。塌悄东西楼二十四间,东配楼为客堂,墙上挂著名人字画,其中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一副对联「恒顺众生究竟清凉普贤道,勤修梵行愿生安养寿僧祗」。
普寿寺大雄宝殿
第二院为讲堂院,正面讲堂五间,单檐卷棚顶,内置排排桌凳,是学僧听课的教室。东西配楼二十四间,为僧舍。东北角耳房为祖师堂,内挂通愿法师的法相,并供有通愿法师舍利塔,通过小镜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舍利。
教育教学
五大部及念佛堂、戒学部、律研部、华兄山严部、净土部、后勤部、念佛堂。
一、修学宗旨与纲领
本院继承上通下愿老法师毕生倡导的修学宗旨: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
依此宗旨所制定的三大修学纲领是:
学威仪不辱僧相 改毛病早证菩提。
发心读完大觉书 立愿行尽佛子事。
学有所成自利利他 修有所证度己度人。
二、教育方针与目的
佛学院的教育方针是:
弘传佛陀教义,培养爱国僧才,严守道风戒律,光大佛教文化,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
教育目的是:
培养德才兼备、解行并重、住持佛法、服务社会的僧才。佛学院不仅传授佛学文化知识,更注重尼众在僧团中的学习。
和锻练,通过学修并重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基本出家僧仪及僧格的学僧和住持正法的僧才。
三、教育体制
以“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为指导思羡衫中想,继承汉地丛林之清规遗训,并吸取现代教育制度之精华,将传统丛林教育与现代学院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以丛林办学为主体,丛林、学院并行,由寺庙统一管理,常住、学院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现代佛教教育体制。
作为一所现代佛学院,学僧按照培育计划,次第学习各门课程;同时,作为十方丛林,大众还须依戒而行,晨钟暮鼓、朝暮二课、诵经过堂、半月说戒、安居自恣。僧团六和共住,学僧安心修学办道,学业、道业相得益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 普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