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curlins)又称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冰上溜石对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也没有剧烈的身体接触,是一项体力与智力相结合、趣味性很强的体育运动。 冰上溜石14世纪起源于苏格兰,至今在苏格兰还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壶)。最初,冰上溜石是苏格兰人冬季在冰面上进行的一种类似地滚球的游戏。最早的冰上溜石比赛出现在16世纪中叶,其后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1795年,第一个冰上溜石俱乐部在苏格兰创立,1838年苏格兰带森冰上溜石俱乐部制定第一个正式的比赛规则。1807年冰上溜石活动传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国等地流行。从此,冰上溜石作为一项冬季运动在欧洲和北美逐渐开展起来。20世纪初,通过加拿大冰上溜石爱好者的努力,使这项运动的比赛规则和方法更加完美,并由室外逐渐移入室内,并于1927年举行首次全国冰上溜石比赛。图1是加拿大1969年发行的冰上溜石邮票。首届世界冰上溜石锦标赛始于1959年,最初称为苏格兰威士忌杯赛,1968年改称加拿大银扫帚锦标赛,1986年正式定名为世界冰上溜石锦标赛。1955年冰上溜石传入亚洲地区,目前日本、韩国等地非常流行。 冰上溜石的装备包括冰壶、比赛用鞋和毛刷。冰壶由苏格兰不含云母的花岗岩石凿磨制成,标准直径30厘米、高11.5厘米、重19公斤。参赛队员脚穿比赛专用鞋,两鞋底部质地不同,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 冰上溜石所用场地是一个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冰道必须保持非常平整。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作本垒。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被称为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中间分别涂为红色、蓝色。在冰壶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前卫线”和“后卫线”。冰壶掷出后,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作无效,将被清出场外。 冰上溜石比赛时,每场由两支球队对抗进行,每队由4名球员组成。比赛进共行10局。两队每名球员均有两个冰壶,即有两次掷球机会。两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及主力队员的顺序交替掷球,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同时对方的队员为使冰壶远离圆心,也可在冰壶的前面擦扫冰面。球员掷球时,身体下蹲,蹬冰脚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体跪式向前滑行,同时手持冰壶从本垒圆心推球向前,至前卫线时,放开冰壶使其自行以直线或弧线轨道滑向营垒中心。掷球队员在力求将冰壶滑向圆心的同时,也可在主力队员的指挥下用冰壶将对方的冰壶撞出营垒或将场上本方的冰壶撞向营垒圆心。最后当双方队员掷完所有冰壶后,以场地上冰壶距离营垒圆心的远近决定胜负,每石1分,积分多蠢段亩的队为胜。 1966年国际冰上溜石联全会成立,1991年改为世界冰上溜石联合会,同时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冰上溜石曾于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68年、1992年6次被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1993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98年开始,冰上溜石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在亚洲,冰上溜石从第五届亚冬会开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图2是1994年柬埔寨发行的冰上溜石小型张,图案为女子运动员进行比赛的场面。 比赛者分为2队,每队4人,分站在冰面划定的场区两端,各队都以对方的垒圈为目标,投掷一种扁圆型石球使之溜进或接近垒圈,以得分多少确定胜负的体育项目。又称冰上溜石比准。掷冰壶运动源于苏格兰。最早的掷冰壶俱乐部创建于1795年。该项运动1807年传至加拿大,1820年又传到美国等地。20世纪60~80年代又先后流传到瑞典、挪威、瑞士、法国、德国、丹麦和意大利等国家。掷冰壶运动比赛场地为长42.08米,宽4.27米的长方形冰面,场内两端各划一家垒圈及4条限制线。比赛投掷顺序由双方队长用抽签方法确定,然后双方依次交替投掷,每人两个冰壶全部投完为1局,下一局以本局胜队先投。比赛以10局或12局或以时间限制为终了,最后积分多者为胜。双方积分相等时,可进行1次决胜局比赛。比赛时上场运动员共4人,分工为队长、3投手、燃轿2投手及1投手,通常1投手技术相对较差。队长除参加比赛外,并有指挥本队的技术和战术运用任务。规则允许用专用扫帚清扫端区C~D限制线之间的冰面,以利本方冰壶向前滑行;或在对方投掷前清扫B~C限制线之间的冰面,使对方冰壶滑出垒圈。比赛中运动员出现伤病情况由该队1投手兼投。违例及罚则规定:违反预定顺序投掷无效,冰壶还给本人;向前跨步超越向前限制线,投掷无效,冰壶拿离冰面;清扫冰面触碰本方冰壶判冰壶拿离冰面;触碰对方冰壶,则判由对方队长确定冰壶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