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中,乾隆被红花会群雄囚在六和塔一事,应是金庸笔下的天地会和红花会等,这些历来以“反清复明”为志向的帮会组织,最接近能实现奋斗大业的时刻。然而最终却因红花会的总舵主陈家洛与乾隆的合作结盟,而导致一败涂地,白白牺牲了不少英雄的性命,更被迫全体退隐回疆。历来读者多将此事之过完全归咎于陈家洛,陈家洛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并非红花会的反清大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红花会此役表面上看虽看似占尽优势,但实际上红花会这个组织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便不是当家的陈家洛而换作他人,复明大业也不可能有成功之理。
一、红花会的一败涂地,身为总舵主的陈家洛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也确实不是能成大事之人。
陈家洛虽然文武全才,但他的确不是能成大事的人物。无论是出身、他的成长历程,还是那软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都注定了他并不是那种雄才伟略,可开创一代伟业的雄主。而且,他能成为红花会的总舵主,几乎全源于外界因素的推动和成全,并非他主动争取所得,接任总舵主本就非他之所愿。
当日红花会群雄欲以“千里接龙头”最隆重的仪式,迎接陈家洛做他们的总舵主。全因上一任总舵主于万亭之遗命,说光复汉人江山的大业,关键在此人身上,而陈家洛也于万亭的义子,他们才会让一个二十来岁的公子哥儿来当总舵主。不过对陈家洛其人,可以说红花会群雄一开始心也无底,但在铁胆庄看到陈家洛以一套“百花错拳”打败周仲英,技惊四座,且有礼有节,不急不躁,群雄很快就对他死心塌地。
这也是陈家洛第一次显出其文武全才的过人之能,只是他虽文武双全,但接掌红花会他却是被妥协的,几乎全是外界的因素在推动着他继位。这里面有他义父的遗命,有红花会众人的坚持,也有道义让他觉得却之不恭,于是类似于骑虎难下的他,就被妥协上位了。当然了若说他毫无野心也是假的,可他的野心,更近似于年轻人一下子能身居高位的那种傲娇和炫耀。因为他本来就很清楚,这个位子跟自己个性明显不合。
陈家洛出身官僚世家,他的父亲乃是清廷大学士陈世倌,因链氏此他从小接受熏陶的,就是封建士子的教育,他的本质就是个儒雅的书生,祖家海宁的他,明显就是一位江南的才子。假如没有他义父于万亭的干预,他的人生路便是参加科举亦或受荫,像他父亲那般入朝为官,忠君事主。根本不可能会与一群江湖草莽混在一起,还要带领着他们造反。这与他自小接受的教育,几乎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他也完全没有造反的理由。他不像黄巢,亦或是后世的洪秀全,他们造反乃是落第,对朝廷有不满,陈家洛对清廷有不满吗?完全没有,他的家世也不允许他有不满。可以说他所走造反路全然在不意间,与他原本的人生路本就矛盾重重,这也让他的内心一直存在抗拒和挣扎,一切都非他之所愿。
因义父之故,陈家洛得以师从天池怪侠袁士霄,年纪轻轻就学得一身高强的武功,书剑俱绝,可这并未改变他书生的本质。软弱、优柔寡断、顾重私德声誉和礼节、易生感情而重情,这一些书生应有的气质他都一点不缺。这样的个性,又岂能带领一帮意欲吞天吐地的豪杰去成就大业呢?跟平时人常说的,一只绵羊带领着一群狮子是同样的道理。即便是陈家洛成为红花会的总舵主后,确实有想有所作为,但也会因他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到许多事情的进展和本该有的结果。比如在出尔反尔,拒绝霍青桐加入帮会一事,又比如在选择与乾隆结盟这件事情上。
没错,说服乾隆恢复汉人衣冠,确实是于万亭定下的策略。因为乾隆本是汉人,与陈家洛乃是同胞兄弟,这亦是陈家洛能成为总舵主的主要原因,于万亭就是寄望他慎让能以兄弟之情去打动乾隆,让乾隆恢复汉人江山。而乾隆也确实是会装会演戏博取信任,但陈家洛忘了乾隆这么爽快的答应结盟,是在身陷险局的无奈之下所做的缓兵之计,忘了他此举有可能只是以退为进,先保全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可陈家洛却很轻易的就相信了他。其实这就陈家洛重私德、重感情的性格带来的致命危机。
在陈家洛未知乾隆是他哥之前,他与乾隆有过四次见面,是一次次加深了他对乾隆良好的印象,大有相逢恨晚之意,当他知道乾隆是他亲哥后,这种上升到手足情深的兄弟之情,更是燃烧到极致。对于这个被他看作人生知几的亲哥,陈家洛未有一丝的怀疑,最后为了能让这个亲哥下定决心做回汉人的皇帝,他更是不惜将心爱之人香香公主拱手相让。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他不敢对乾隆有任何的伤害棚孝散,曾彼此许下承诺互不伤害的他,认为自己对乾隆不能不义,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私德,他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兄弟之情。如此软弱不敢争取,如此拘于小节,如此感情用事,又岂能是在政治权斗中有所作为之人呢?
有朋友可能会说,《倚天》中的张无忌也是陈家洛一样的人物,可他为何却能带领明教成就大业呢?比如在救援武当的路上,就曾因抢了别人几匹马而犹豫不决,韦一笑还告诫他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确实这两个人物的个性确实相近,然而陈家洛较之张无忌有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红花会和明教两个组织的区别,较之明教,红花会这个组织自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注定了他们当时反清大业不可能有成功之理。
二、红花会自身带有的局限性和为奋斗大业而发展的实力,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实现反清复明的大业,这才是他们溃败最根本的原因。
红花会最终的溃败,陈家洛虽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究其根源,失败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红花会这个组织本身。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设定了错误的大业路线,他们最终的失败,只不过是为这个错误的决策买单而已。
金庸武侠中,无论是康熙年间的天地会,还是雍正乾隆时期的红花会,皆是以“反清复明”为奋斗大业的帮会组织。由于同是以恢复汉人的江山为目标,这点跟元朝时期的明教很是相似。但天地会也好,红花会也罢,他们自身带有的局限性和为反清复明大业所制定的路线,却让他们不可能达到明教的结果。那就是他们把实现大业的目光,就只盯放在清廷的皇帝一人之上。
以陈近南为首的天地会,他们制定的复明路线,是杀掉满清朝廷的狗皇帝,以为杀了康熙,就能夺回汉人的江山。而到了雍正时期的红花会,他们也是继承这种“优秀”传统,把目光放在了刺杀雍正。如此到了乾隆时期,由于舵主于万亭知道了乾隆汉人的身份,算有进步了,把希望放在以陈家洛的兄弟之情去打动乾隆,让乾隆恢复汉人的衣冠,继而恢复汉人的江山。但却始终还是没有将复明的目光和方向转移到别处,还是只盯着满清皇帝一人不放。
杀了满清的皇帝,就真的能如愿夺回汉人的江山吗?那自然是白日做梦的事,吕四娘不就成功杀死了雍正,清朝照样没灭亡(这里只论武侠小说的设定,不论正史)。还有说服乾隆一人,让他下定决心做回汉人,就真的能把满人赶回关外恢复汉人的江山吗?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只知道乾隆的真实身份是汉人,却忘了乾隆假若恢复汉人的身份,皇帝都轮不到他继续做,忘了乾隆有乾隆的苦处。
当年满清八旗军队入关,好不容易打下天下入主中原,虽后来顺治帝和康熙帝都提倡满汉一家,但满人为统治者的本质并没变,保持剃发易服就是满人地位优势的最佳体现,满清统治阶级哪会容易把江山拱手还给汉人,乖乖地就回他们的长白山老家呢?乾隆只要宣布恢复汉人衣冠,马上就会被满清的统治阶级联合发动政变给废掉,然后另择新君。毕竟乾隆虽是皇帝,但他本质上是满人的皇帝,代表满人利益的皇帝,他即便有想做回汉人,但为了皇位他也不敢。更何况乾隆所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为巩固满人江山千秋万代的教育,这种思想已经深入骨髓。
乾隆对陈家洛的好,确实是出自真心。但这仅是出自于对自己胞弟的爱护之心,是出自自己汉人身份的一点念想。陈家洛不明白,乾隆对他的好,只是对他个人,而不可能进而去如此对待红花会,对待汉人百姓。乾隆与红花会为代表的反清势力,因为皇位的关系,注定了是不能共存的,不然他也不会要追杀知道他身世秘密的文泰来,为的就是怕自己的身世秘密一旦泄露,皇位不保。
可见,把恢复汉人江山的希望寄托在乾隆的身上这条路线,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而从这个决策的制定,反映出来其实就是红花会这个组织自身的局限性。明教能够推翻蒙元的统治,靠的根本就不是杀掉元帝,而是靠遍布各地不断起义的义军。张无忌做的只是消除了各派势力对明教的误解,也庆幸当时的明教,需要张无忌懦弱和杀罚不果断的性格,因为这样才能够争取到各派的团结。但最终真正带领明教打天下的雄主,不是张无忌而是朱元璋。反观红花会,一无军队,二无雄主,三无正确路线,又岂有大业可成之理?
综上所述,红花会最终会一败涂地,那是必然的事情,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而已,当家人陈家洛只是提前促进了他们溃败的到来罢了。这个组织自身带有的局限性,短浅的战略目光和为奋斗大业而发展的实力,都不足以支撑他们实现反清复明的大业。实际上读金庸武侠中天地会和红花会诸事,最能印证的,是当年毛主席“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和“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有多了不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我是羽菱君,专注武侠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