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寡”不仅可以养生、强身,还是一种朴实的生活态度。
为人处世,真正的智者,有“三寡”,越寡,越有福。
第一,清心寡欲古语有言:“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为一种负累。
有一位贫困的樵夫,每天都要到山上去砍柴。
一天,他路过一座独木桥,一不小心把腰间的斧头掉进了水潭。
水潭很深,他又不识水性,可是没有斧头就砍不了柴,没有柴可卖就不会有钱。
想着想着,樵夫就失声痛哭起来。
他的哭声惊动了一位善良的老神仙。
老神仙问明来由,先后给他金斧头和银斧头,但樵夫都拒绝了,只要了自己的铁斧头。
他的经历一传十,十传百,被一个贪心的樵夫到了。
于是,他把铁斧头扔进潭中,然后也痛哭起来。
不久,老神仙出现,他装模作样哭诉一番,老神仙听后,把金斧头给他。
贪心的樵夫说应该还有把银斧头,老神仙又把银斧头给他。
樵夫一手拿着金斧头,一手拿着银斧头,想着要买一座豪华的房子,要买吃不完的粮食,喝不完的美酒,结果忘了自己走上了独木桥,一失足就跌入了深潭。
最后,金斧头没有了,银斧头也没有了,连性命也丢掉了。
人性里面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贪念一起,贻害无穷。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
《道德经》中有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人在生活中的苦恼,皆是执念太深。
寡嗜欲,可以养精。
为人处世,唯有控制欲望,才能控制人生!
第二,少语寡言《鬼谷子·中经》中有言:“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东晋时,王献之和父亲王羲之都是伟大的书法家,历史上称为二王。
有一次,王献之和他的两个哥哥去拜见谢安,期间两位哥哥多半谈些俗事,只有王献之没有多说话,只是略略的礼貌问候。
三兄弟走了以后,有人问谢安,三兄弟中谁的德行最好,谢安说最小的那个,也就是王献之,并解释吉人的话少。
古语有言:“舌为利害本,口是福祸门”。
人与人之间,有近也有远,有亲也有疏,说话做事千万别丢了分寸。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口无遮拦,可能无意就(加官进爵是什么刑罚?司刑职员将预备好的桑皮纸揭起一张,盖在犯人脸上,司刑职员嘴里早含着一口烧刀子,使劲一喷,噀出一阵细雾,桑皮纸受潮发软,立即贴服在脸上,然后增加纸张的数量,导致犯人窒息而亡。)触动了他人的底线,冒犯了他人。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管不住自己的嘴,往往害人害己,只有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语,才能不得罪人,更好地保护自己。
寡言语,可以养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顺自然,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状态。
第三,量力寡行俗话说:“管闲事,落不是”。
少管闲事,少说闲话,是做人的快乐之本。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猫和一只狗。
每天猫见主人一走,便呼呼大睡,老鼠们看见猫在睡觉,就出来找食物。
狗看见了,就劝猫抓老鼠,猫则不让它管闲事。
老鼠闹腾得厉害,狗就咬死了全部的老鼠。
之后,狗因为太累,就睡着了。
主人回来,看见猫把老鼠尸体堆在一起,高兴极了,夸赞猫有用。
他回头看狗,却踢了狗一脚。
动物如此,人更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圈子,分清自身与他人的界限,不干涉他人的生活,这是一种修养。
寡行者,可以藏拙。
人这一生,不庸人自扰,少管闲事,给自己留一片净土,自然比别人多一份惬意。
为人处世,“寡淡”是一种高超的智慧。
人活着,心要静,欲要寡,言要少。
心静,一切自安;欲寡,知足常乐;言少,明哲保身。
人这一生,只有说服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一切才会变得像雨后的天空一样澄澈清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