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 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这首别具一格的咏雪诗作于元和十年(815)至十三年贬江州时。全诗不直接状雪之貌,而皆由诗人在室内卧榻上对雪的感受出发,从侧面烘托。首句写感觉,次句写视觉,后两句从听觉的角度,绘出了雪之形,雪之声,雪之大。此诗还紧紧抓住了夜雪的特征,夜晚下雪,气温骤寒,因而衾枕不暖;由于雪的光洁,黑暗的夜晚也变得明亮;“劈啪”的折竹声暗示了纷纷扬扬的夜雪越下越大。正因为如此,此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才显得新颖别致,清新脱俗。
相关文章
-
急急急!四六级成绩单丢失,现在的网上补办,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综合查询网,为什么注册总提示验证码错误?
2023-08-08 01:05 阅读(596) -
急急急急急 我和语文有个故事作文 500字的
2023-08-04 22:50 阅读(605) -
急急贷上征信吗?急问
2023-08-01 15:50 阅读(584)
1 急急--请问180度~200度的近视是几点几的?在线等
638 阅读
2 急急急,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翻译成英语
660 阅读
3 急急急~~卡通素描人物图片要男人主人公
637 阅读
4 答案:饥荒联机骑牛怎么攻击
611 阅读
5 急急急!请问怎么下载minecraft1.8电脑版
63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