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五计划未能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五年计划”本应在1963至1967年间实施,但由于“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重大比例关系失调。“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的盛行,使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既失去了科学依据,也失去了全面完成的可能,党中央决定1963至1965年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三五”计划安排在1966至1970年实施。“‘三五’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在‘文革’的冲击下,1966年开局尚好,1967、1968年受到严重破坏,勉强完成指标。 一、最初方针 : 1964年5月编制的《“三五”计划初步设想》,人们习惯称“友谊(宾馆)方案”。当时提出“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吃穿用; 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努力突破尖轮毕端技术; 第三、加强基础工业,自力更生上谋发展。 当年5月11日,毛主席提出:1、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基础工业是屁股,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2、要改变计划方法,要考虑打仗。3、要搞三线基地。这次计划按农轻重,解决吃穿用,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进行安排,这是三五计划最初的完整方针。 二、变化后的方针: 国际形势变化:1、援越抗美;2、中苏边境摩擦。遵循主席的战略思想和考虑战争、灾荒、人民三个因素的指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方针改为: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三、 “三五”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财政收入腊陆芹只完成计划的82.9%,这是“文革”的消极影响造成的; 其次,内地建设过快过急,一方面导致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偏高;另一方面重点过重,生产性建设挤了非生产建设。其中住宅投资只占4%,“骨头”和“肉”的比例不协调,给以后的经济悉脊发展留下后遗症。 “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由原来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转变为从备战的角度考虑经济建设。这是与(1)国际形势变化;(2)毛主席的战略思想的贯彻执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