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穿耳戴环曾经是“卑贱者”的标志。明代《留青日札》一书中:“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
穿耳的最初意义,并不在于装饰,而是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它本是兄弟民族的一种风俗,因为有些妇女过于活跃,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悬挂上耳珠,以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后来逐渐变成了汉族人的礼俗。那时的女子对穿耳的行为并不像今天妇女那么热衷,而是处于被迫的地位。到了宋明时期,由于礼教思想的抬头,妇女穿耳之风,空前流行。时间一长,穿耳戴环便形成了风气。
耳环,又叫作「珥」或「璫」,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穿耳文化在宋代及明代相当流行,一般可分为耳环及耳坠两种。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有一下几种:
(一)耳环=早日归还。耳环,谐音为儿环,当中有早日归还的寓意。据说以前当女生出嫁时,父母都会给她们一对耳环作嫁妆,并盼望在婚後会早日归还探望,不要嫁人后便不理会父母。
(二)医治失明的工具。相传在古时有位女子不幸失明,很多太医都说不能治愈。但后来她遇到一位名医,并说在耳垂附近穿针便能医治失明,结果她真的能重见光明,这位女子非常感激名医的相助,并拜托人制作一对银色耳环。一来是为了掩盖手术後的耳洞,二来是用它来提醒名医的帮助。
(三)防止女性偷情的监视武器。耳环的另一功能,是专门给那些背着老公偷情的女人。当时有些女人会趁另一半熟睡时,离开家中密会情人。故另一半知道後,他们都会为妻子钉上耳洞,并带上金属圆形耳环。当她们有逃走的念头出现时,一动耳环便会发出碰撞的声音而被发现。
参考资料
东方频道.东方频道[引用时间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