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条

托洛茨基为什么斗不过斯大林

托洛茨基为什么斗不过斯大林

托洛茨基离奇腔逗答地输掉了,他百思不得其指如解:为什么劣币驱除了良币?自己究竟错在哪?托洛茨基的结论是:在创业阶段,制度往往因人设,因为有列宁这样的天才,故制度多围绕他而运转,但制度一旦被确定下来,如后继者不是伟人,那么,制度很可能成为野心家的工具,从制度为人服务,转而成了人为制度服务。 斯大林不是天才,但他最适合这个制度,他是制度的骄子。他不善写作,也不善演讲,工作成绩平平,但博弈各方都能接受他,大家认为他没什么政治资本,性格简单,容易被操纵,结果却是,斯大林没成为任何人的棋子,反而是别人成了他的棋子。 为什么斯大林能最终胜出?托洛茨基盘点了他的成长史,他出生在极端贫困的家庭中,从小经常遭到打骂,长大后在教会学校饱受摧残,这让仇恨深深地嵌入了他的性格中,使他成了一个精于分析他人行为动机的高手;在灵魂深处,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只相信实力,明白如何用恐惧来驱使他人。受伤的人格最适合有缺陷的制度安排,因为规则有漏洞,给竞争留下了太多“盘外招”的空间,这便成了人与人之间底线的比拼,底线高者伍慧有所不为,有些手段怎么也不肯使出来,结果往往败给底线低的人。托洛茨基败了,败在底线太高,然而,失败却让他发现了制度的罅隙,他预言前苏联将因此而走向失败,但这就是历史的吊诡:当集体正不自知地奔向悲剧时,清醒者的喊叫往往不能拯救众生,反而将自己也赔了进去。托洛茨基明白这个道理,然而,他没能摆脱命运。 十月革命的开国元勋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在斯大林的一次次大清洗中纷纷落马。透过历史的风云烟尘,分析这些人物政治悲剧中的性格因素,既有历史启迪,也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