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重振国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至少有以下四点: 1、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我记得池田大作先生在与汤因比先生在“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对话中就曾经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他说,“中国之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共产主义,可能是中国人在传统上具有合理主义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资源丰厚的文化,批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非但不会影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主导地位,而且还能够与之交融,促进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许可以这样说,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创立了新中国;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重振国学可以扭转一个时期以来庆谨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通过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来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3、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4、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意义重大。当今时代,虽然文化多元化的要求已成为全球性的呼声,然而,现代社会的话语霸权、文化霸权同样存在。在与强势文化的争夺中,放弃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全盘西化,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国学,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的汉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并加以利用,我们更没有丝毫道理不去继承、不去推动,不去发展。 由此可见,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最近我读到台湾名作家张晓风女士的一篇散文《我有一个梦》,她梦想在这号称中国的土地上,除了能为英文、为生物陪裂、为物理、为化学、为太空科学设置实验室之外,也有人肯为国学建一栋古色古香的书院式讲堂,让老师可以设置古风情境,身临其境地传道授业,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耳濡目染,在琴韵书香中吟诗唱词,潜移默化。这个和谐社会的美丽的梦想,即将誉乱基在中国人民大学实现,我们已经决定在人民大学中建造一栋“国学馆”,让“国学”在中国人民大学茁壮成长,并且愿意与天下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学者和各界人士,共同推进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