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5年来收治的1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治及转归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均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早期诊断,有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团郑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后2例死亡,余均好转。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各异,首发症状多为头痛、癫痫、精神障碍、肢体活动障碍,误诊率高,CT、MRI可早期诊断。DSA是确诊的金标准,早诊断、早抗凝、早溶栓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20~49岁,女性中有3例有明确的口服避孕药史,1例有缺铁性贫血病史,余病例中1例有凝血机制异常,曾有过下肢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病史,APTT延长,1例有明确乳突炎病史,余病因不明确。就诊时间均为发病后5~15天,患者均以亚急性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10例均有乳头水肿,3例有视力下降,癫痫发作4例,偏侧肢体活动障碍5例,发热1例。 1.2 方法 10例均经腰穿检查,压力均在23 cmH2O左右,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均为正常。头颅CT 异常者7例,头颅MRI正常者2例,余均见静脉窦流空现象消失。 2.1 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80%有明确的发病因素,最常见的病因是妊娠、产褥期和口服避孕药,约占已知发病原因的2/3,局限性的原因有中耳乳突炎、副鼻窦炎、牙周脓肿等,全身性的原因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贫血、脱水、高凝状态等[1]。发病机制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多数学者认为有三方面因素促成静脉窦血栓的发展:血凝固性增强、血液淤滞、血管壁异常。静脉窦血栓是由聚集在纤维蛋白网中的红细胞团块组成,低血流量更易使大的纤维蛋白成分的血栓形成,一旦形成血栓则有扩展的趋势[2]。 2.2 临床表现 本病可表现为亚急性头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及外展神经麻痹等高颅压表现,易误诊为良性高颅压。在男性和消瘦的女性良性高颅压患者中,有1/4是由于颅内静脉窦血栓所致[3],应进行MRI及DSA检查以明确诊断。 该病还可表现为急性头痛起病,数天或数周后头痛加剧,坚持不缓解,有症状性癫痫发作及精神症状,若伴随发热,腰穿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偏高,易误诊为脑炎,但抗酸、墨汁染色(-),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要想到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应进行DSA检查以确诊。本病亦可表现为慢性头痛、呕吐、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胡或雹,易误诊裤帆为颅内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应进行头颅MRI检查以除外。 本病还可表现为卒中样起病,因为静脉窦血栓形成使静脉回流受阻,大量侧支循环受影响,则出现由于脑静脉循环障碍所致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出现偏瘫、双下肢偏瘫、尿失禁、失语、意识障碍等,但本病灶多且不按一定的血管分布,缺乏明确的动脉疾病的症候群,或脑出血部位为非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时,应想到该病,行相关检查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