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望月 (xī niú wàng yuè) 解释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出处《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示例过望则见,盖~之久,故感其影于角。 ★明·陈继儒《太平清话》第四卷 在长江三峡的风箱峡下段的长江北岸,盔甲洞东侧的山顶上。北山虽不高,但却峰峦峥嵘。 远远望去,只见一只犀牛站在山头望着西天,形似犀牛望着夔门秋月,故得名“犀牛望月”,“犀牛”山色铁青,在蓝天的衬托下,如同一幅剪影悬挂在峡中.三峡风光《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 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谓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带一围,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容长久盼望。相关典故一说是历史成语:也叫“吴牛喘月”,“吴牛喘月”就是一条成语。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水牛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答判因惧怕太阳曝晒而喘息不止。比喻害怕类似的东西,亦指炎热的暑天。此语出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这是晋武帝嘲笑一位有风湿病大臣的俏皮话,没想到竟成了一个成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丁都护歌》一诗中曾有:“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之句,感叹船工之苦。一说是一个神话:犀牛原来是天上的一位神将,受玉皇大帝的指派,向下界传租此达起居规范,要求人们:“一日一餐三打扮”。意思是注重礼仪,少食甘味。而犀牛到花花世界后被扰乱了心神,将玉皇大帝的旨意传达成“一日三餐一打扮”,把天帝的意思全弄反了。天帝大怒,将它罚下天界。由于它思念天宫生活,一到晚上就抬头望月,这就是“犀牛望月”的缘起。还有一说是一个传说:雁荡山下有个姑娘叫玉贞,父母早亡,六岁就给花老财当牧童。玉贞每日晚睡早起,与牛相依为命。花老财是个贪色鬼,他见玉贞生得这么漂亮,起了邪心。一天夜里,花老财叫管家和打手将玉贞绑起来,正要朝姑娘扑去,岂料一条铁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财脸上打来,并耸起两只锋利的角,戳中老财的眼睛。老牛乘机咬断了玉贞姑娘清型改的绳索,跪下讲:“快,快骑到我背上!”原来老牛是神仙下凡,只见它撒开四蹄,朝凌霞山顶跑,打手们叫喊着围了上来。跑呀跑,跑到山岗头,没地方好跑了,老牛叫玉贞姑娘站在一只牛角上,玉贞姑娘就乘着牛角飞上天去了。老牛变成了只独角的石犀牛。玉贞姑娘一直飞到了月宫里,从此犀牛仰头朝天,在想念女主人。于是有了犀牛望月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