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为什么官方历史对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不同

为什么官方历史对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的态度不同

1、王莽篡汉之前,表现得生活简朴、为人至孝、礼贤下士,但实际上排斥异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赶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后拔擢依附顺从他的人羡衡,诛灭触犯怨恨他的人,可以说他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而王安石不一样,即便是他的政敌司马光也说他: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王安石一生十分简朴,好读书,不注重自己的饮食和仪表,他的道德人品和王莽比起来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历派陵肢戚。

2、王莽通过沽名钓誉等伪装手段达到篡汉的目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朝代会赞誉一个谋朝篡位的人。

3、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他是开历史的倒车。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王安石变法本质上是市场化的改革。其中对后世最重要的是以钱代役。这个线索是和之后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的田赋政策一脉相承的,具有进步意义。

4、王莽改制改的民不聊生,不仅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

王安石变法虽然也失败了,但是王安石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同时培养出了王韶、章楶等杰出将领,并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对宋与西夏的战争格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新法实行时,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总体上说王安石变法是收到了一些正面成效的。

两者即便是以结果论,王安石变法也甩王莽改制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