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现在的小剧场概念是什么?

现在的小剧场概念是什么?

记得郭德纲和于谦讲的«西征梦»这个段子,金发闭眼的美国大史跟老郭谈过去美国打恐怖分子的生意后握手道别,老郭问"你怎么回美国大使馆",答曰"坐300",老郭说"这儿也没300啊",美国闭眼大史坚定地回答道"有,这个时候有一辆区间的",听到这里台下哄堂大笑乐趴了一片。

这就是小剧场的特点,换任何一座城市讲上面的段子都不会有人笑,只能是一脸蒙蔽不知所以。

再来说说二人转,全国着实火了一阵,结果现在各地新鲜劲基本已过,一直火热且越来越火的还是黑土地上的小剧场。

艺术的创作与表演永远都不可以离开生活,如果一旦离开了,那么它从此就没有了根,就成了浮萍生命力就会短暂,哪怕开始再炫丽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小剧场的魅力就是让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更短/贴的更紧,讲述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让观众能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引起共鸣,当包袱一抖于是满堂皆彩。

这些年来,我们的剧院探索态势已经倒退。现在有一种说法,故事的类型已经用尽了。你讲的故事并没有超过过去讲述的故事类型。它基本上是前辈们的重复。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合理,但它有点绝对,但它确实需要当代人才能使用优秀人才来突破,否则他们只能重复其他人。

从西方引入了小剧场的概念。在过去,我们的歌剧可以在微剧院,小剧院,中剧院和大剧院演出。在教堂唱歌时,它应该被视为一个微型剧院。剧院的大小与艺术地位和艺术追求无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剧院和剧院之间的区别已从追求艺术转向更经济的概念。他们最开创性的东西也可以去体育馆,小剧院可以是最传统的。

如果你去莫斯科,会发现那里的“小剧场”每天都有剧目,而且分类,不是剧目而是观众,12+、15+、18+的年龄要求。

我国的“小剧场”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批成熟的观众和戏剧人,但是做不到“普及”和真正的“大众化”。

好就好在“小剧场”本身就是为“小众”而生的,追求歌颂而忽略“人性”探讨就失去了“小剧场”的魂。

小剧场不是大众狂欢的地方,哪怕不要求“经典”也必须有探索,这个“探索”聚焦于“人性”而不是“故事”。

中国的“小剧场”文化正在越来越好,莫以“大众化”考评,你的姿势才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