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清人王国维有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小诗诗人借春天的柳树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

清人王国维有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首小诗诗人借春天的柳树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作品中的一切描写景色的句子,读者都能从其中每一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却是作者丛枝掘的感情。 写景的方法很多,但如果就景写景,始终属于低级的描写,写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寓情于景,怎样才是寓情于景呢?容我举个明显的例子: 比如写柳絮,朱自清这样写: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这就是就景写景,景色是什么样的,就直接拿来写,多用“这儿有……”、“那儿有……”、“像……”的句子,但并不是说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低级、幼稚,其实你仔细阅读一下,还是可以体会到句子中作者那欣喜、愉快的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渗核和下面一段描写柳絮的词比较起来,字里行间蕴涵的感情就不那么深刻了。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 你看,同样是描写柳絮的句子,感情就不一样了吧,仔细读一下这首词,体现了一种傲视群雄,惟我独尊的气势,尤其是“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和“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就不单单是写柳絮了,用在人的身上是不是也合适啊? 所以说,寓情于景的写法,关键是找到景物的独特点,与众不同之处,比如写松时,除了能看到的还要写出松的孤傲的精神、写菊时,除了花香还要写菊的自洁的性格、这样在读者看来,你就不单单是在写景物了,作者的感情就渲然纸上。 当然,事物的特点也可以主观去创造去发掘,只要讲得通没有逻辑错误就行。比如看梅花,庸俗的作家只会单纯的描写梅花的外貌多么多么的美丽,颜色多么多么的鲜艳,造型多么多么的美好,上写档次的作家就会对梅花发表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陆游从自己的遭遇出发看到了梅花败落的惨像,由此伤感,写出了“零落成泥碾做尘”;毛泽东则从梅花身上看到了革命搭判的曙光,写出了“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都符合梅花的客观实际,都讲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