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激励法 尊重激励法是指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法定权利等方面的自由,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关心、支持和赏识的激励方法。尊重,包括尊重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正当选择好消清,尊重他们的朋友 尊重与自尊是人生必须学会的第一准则。人的心灵世界,是靠这一准则来支撑的。尊严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每个人无论处于何种地位,内心深处都存在被重视、被尊重的需求。 13.1 当前存在的误区 13.1.1 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常常把孩子放在被管束的地位,常常用自己的期望去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尺子”去评价他们,特别是只用学习成绩标准去衡量他们,忽视了他们的独特性,造成了对他们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13.1.2 有的教师和家长简单地把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当他们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时,就贬低、批评甚至责骂,这些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造成他们的紧张、焦虑、懦弱、抑郁和攻击等多种不良性格的产生。 13.1.3 越是关系亲密,就越容易忽视对方的人格尊严。错误理解“严是爱”。对孩子在各方面要求过严,不分场合、人群,动辄“指教”、“纠正”,使他们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对”,很没面子。有的家长认为: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自己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最后导致双方关系的疏远,甚至叛逆。13.1.4不尊重或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不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控制他们的个人爱好或兴趣等。 13.1.5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或教育欠发达地区,一些家长仍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等陈腐观念,被棒打出来的家长们依然棒打着自己的孩子。 13.1.6 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还不习惯将孩子看桥悄成朋友,他们信奉的是等级观念,长幼尊卑、师道尊严、师徒如父子,总担心一旦和孩子成为朋友,平起平坐,孩子就会忘乎所以、得意忘形、无法无天、没大没小等等。 13.2 典型事例 从某国学成归来的留学生招待国内的教师和同学,宴席上向年迈的原班主任老师忏悔到:我第一次化学考试获得全班第一的那一次,确实是我和一个同学到老师的办公室去时,偶然看到了第二天的化学考试卷,十分感谢老师为我保全了面子,所以成就了我的今天。这位优秀教师也道出了真情:其实我知道你看了考卷。当时我想,我如果附合了全班许多同学,说你考试作弊,那你在班上就再也抬不起头了,会产生许多心理障碍,这一生就完了。一次小测验是小事,如果因此而毁了一个人是大事。所以我在班上坚持说:我十分相信你没有作弊,你是一个很刻苦、很有友前潜力的好学生。后来,果然像我希望的那样,你成了全班最刻苦、最有希望的好学生。 13.3 基本理论与观点 13.3.1 尊重是民主精神的核心 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有尊严。如果我们要使孩子懂得自尊,就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而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要善于通过激励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这样的外力就会变为内力,孩子就能永远前进,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绩。 13.3.2 尊重是一种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用尊重、重视的方法来激励孩子,其效果远比物质激励更持久、更有效。尊重是激励的法宝,其成本低,成效好,其他激励手段均难以比拟。 13.3.3 尊重有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比一般人要强烈,他们渴望获得教师和家长、同学或他人的认同和尊重,只有当他们得到了相应的尊重之后,才能与教师和家长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教师和家长越是维护孩子的尊严,孩子就越视你为知己,教育就越有效。 13.3.4 自尊来源于评价 当孩子深感教师和家长爱他们又尊重他们时,他们的自尊便会迅速得到提升。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孩子,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严格的要求不是训斥,同样可以温柔地去表达,可以用尊重、民主、平等、信任的方式去表达,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 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教育就有了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尊重也没有教育。爱与尊重有时相互体现。尊重孩子是一门特别重要的教育艺术。 13.3.5 深刻理解尊重的内涵 13.3.5.1 尊重个性 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由于遗传与后天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教师和家长应该了解、接纳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并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13.3.5.2 尊重自由 尊重孩子意味着给孩子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空间。尊重孩子,就要顺其自然,要接纳孩子对自己行为的选择,要重视孩子做出的独立判断。因此,尊重孩子,有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养成并克服对别人的依赖,有助于孩子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 13.3.5.3 尊重少数 尊重那些在各方面表现优秀和中等的孩子并不难,难的是尊重在某些方面表现比较差的孩子。 13.3.6 孩子有平等的人际交往倾向 一些家庭或个人条件差、在群体中被认为是最平常的人,他们往往会有极强的自尊心,在内心深处更加渴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自认为地位低下的人通常有一种自卑心理,越是自卑的人越在乎自尊。有时教师和家长的方法稍不注意,他们都可能认为是对他们极大的侮辱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尊重,更容易使他们感动,他们会十分珍视教师和家长的尊重和重视。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鼓励和帮助他们发展长处,完善自我。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读一遍孩子身心健康 读二遍孩子茁壮成长 读三遍孩子必定成才中国教育方法第一书:《教育优方》摘要 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张峰 张卓 张吴昊著 dc89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