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唐朝的女人为什么喜欢做女道士呢?

唐朝的女人为什么喜欢做女道士呢?

唐代的皇家女子为何喜欢出家做女道士?  宗教从本质上看是禁冲核欲主义的,理论而言,僧、尼、冠等人一般都要舍弃情欲,否则就是玷污佛门,有辱教规。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成了一个幌子,可以方便某一类人以此为招牌,大开性乱的方便之门。  这一特点,在唐代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些贵族女子正是为了寻求一片自由、开放的天空而入道的。与唐玄宗一母所生的亲妹妹玉真公主与金仙公主,还是绮年玉貌的时候,就同时出家了。但她们的服侍用度不仅不减少,反而超越皇家待遇,简直是以仙女为标准的,奢华之程度,引得大臣跑到皇帝那里表达不满:“道路流言,用钱百万”。玉真公主经常云游,在名山古刹和大城市里,拥有多处道观、别馆、山庄、旧居等等。在她周围,方士和文人时常出没。说白了,人家就是有名的“交际花”。王维就写过《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李白更是她的仰慕者。  简而言之,公主以当女道士为理由出了宫,所以可以不受宫里规矩的约束,但朝廷照例供给她们资财,不失公主的一切荣华富贵。有样学样,唐玄宗时期的当朝宰相李林甫的六个女儿个个风流活泼,以其中与李白颇有交情的李腾空最为著名,后来,她也做了女道士。  她们过的是啥日子?女道士有时在道观中公开讲经,惹得一些纨袴子弟前来争相观看。韩愈《华山女》有云: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慌惚,重重翠幔深金屏。  诗中的女道士果然风姿妖娆,招蜂引蝶。  正因为道观或寺院如此方便,于是,就有了唐代皇家女子与出家人更深的纠葛。先是武则天。当她还是武媚的时候,当她还是唐太宗的才人的时候,她被发放到感业寺当尼姑,这显然非她所愿。但是,武媚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好不容易把自己从枯灯古佛前散拦掘解救了出来。  太平公主也出过家,她在八岁时,替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出家为女道士,但仍住在宫中。一直到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走太平公主。李治和武则天不愿意,便修建了太平观让她入住,正式出家,借此来避免和亲。二十岁的时候,太平公主终于按捺不住,主动要求嫁人还俗了。  至于杨玉环的做女道士,则是充分利用“女道士”这种身份,来抵消她曾嫁人的事实。唐玄宗和杨玉环以为,这样就能把自己的履历洗白了。《唐大诏令集》中有记载,“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寿王见媳妇被父皇抢去,半句话也不敢说,只好忍气吞声。  我有时会疑惑:为何当女道士或尼姑具有这种诱惑力?她们本应是没有欲望、没有性别的,却反而由此获得了一种异样的性感与感召力,这种悖谬在哪里?我认为,这也许就是禁欲的“玉女”与放纵的“欲女”在本质上的一种相通之处:她们都是男性性幻想的一种欲望投射,也是男性性文化的一种产物。比起容易得手、因而缺乏想象空间的“欲女”,“玉女”因为其拒绝性行为,保持童贞,令男性有格外强烈的征服感。就是让你有一种想把她“怎么样”的冲动,实际上你又不能把她怎么样,正是这种错觉让人疯狂,让人迷恋。  这么说似乎太男性沙文主义了。不过,迷恋女道士与喜欢雏儿、喜欢制服诱惑是基于同等道理。她们都能挑起男性好斗心理。性学专家潘绥铭在《存在与荒谬》一书中说:  尼姑一般不会跟男人有什么瓜葛,但是恰恰因此,她们实际上只是男性社会里的贞节花瓶,以便让男人们觉得,这个世界多么圆满啊,毕竟还有一些守身如玉的圣女供我们崇拜,有时候,还让我们有的可偷。  衡宏换上道袍,道观里的女郎,成为男人最后的性幻想对象。这些公主、嫔妃入道修真,带动了一拨知识女性,像李冶、卢媚娘、卓英英、杨监真、郭修真都在这里写下不少好诗,同时也撩起了道观里的无边春色。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出家人除了教规,不必再受世俗约束;一旦连教规都敢蔑视了,那就真是天不管、地不管、爹妈都不能管了。名门千金要自由,没有比这个更彻底的办法。